词条 | 峨嵋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峨嵋山分类:【文化精萃】 在四川盆地西缘,峨嵋县西南。山峰相对如蛾嵋,故名。包括大、二、三、四峨嵋,海拔3,000米左右。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褶皱断块山地。今大峨嵋为游览地。巍峨奇秀,素有“峨嵋天下秀”之称。山上寺宇始建东汉。初流行道教,唐起,佛教日兴,至明、清,寺庙近百座。与五台、普陀、九华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后寺庙多破败。建国后,经大规模修建,现主要有: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卧云庵等,峨嵋山群峦叠峰,林木葱茏,流泉飞瀑,秀雅清幽。云海、日出、宝光为山顶三大奇观。唐诗人李白赞誉:“蜀国多仙山,峨嵋邈匹敌”。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传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四川峨嵋县西南,属横断山系邛崃山脉,由花岗岩、变质岩构成,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势逶迤,郡志说:“此山云鬟凝翠,羯黛遥装,真如螓首娥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有大峨、二峨、三峨之分。今游览地即大峨。山脉峰峦起伏,重岩迭翠,气势磅礴,雄秀幽奇,素有“峨嵋天下秀”的美誉。由山麓到峰顶约50多公里,有石径盘旋,直上云霄。峨嵋最早见于《禹贡》,张华的《博物志》和郦道元的《水经注》上都提到它,山上寺庙创建于东汉,是道教庙宇,唐宋以后佛教趋于兴盛,在此增建大批佛寺。明清时达到极盛,大小庙宇近百座。后逐渐破坏,民国时寺庙不及半数,新中国成立后,现已将重要寺庙和园林修葺一新。峨嵋山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现全山主要庙宇及风景区有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清音阁、黑龙江栈道、洪椿坪、仙峰寺(九老洞)、洗象池、金顶等十余处。山势高低不一,气候差别甚大。大体上低山区属亚热带,中山区属温带,高山区属亚寒带。山麓与峰顶温差约15℃,金顶七、八月平均气温在11℃左右。各种植物呈垂直分布,多达3000多种,动物种类也非常丰富。因此,峨嵋山除是著名佛教圣地外,还是我国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峨嵋山顶的佛光是一大奇观,每年吸引国内外人士前来旅游观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