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依族的狩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依族的狩猎分类:【中国民俗】 拐播,布依语意为“撵山”,即到深山捕捉野兽。撵山这一活动一般在冬闲、春初“三月三”、夏末薅秧过后“六月六”、秋初“七月半”庄稼未成熟农事稍空的时段。特别在雨后天晴的日子里,最容易发现野兽的脚印。 当寨上有人发现野猪或其他猛兽的脚印,或者得知有野兽糟蹋庄稼的讯息后,寨中的青壮年便自动联络,邀约熟悉野兽习性、善辨野兽脚印的猎手,带上“骂倒”(即撵山狗)、火枪、砍刀、长矛、梭镖等武器,20~30人,钻进刺林等野兽躲藏的地方“逐力”(有搜索、侦察、理脚印的含意),其他有枪的人分别守住坳口、山梁或野兽经常走动的毛坡小道旁“朗嘎”(即坐卡或守山卡的意思)。当“逐力”的人发现了野兽踪迹时,便用小竹管或芦苇秆做成的小竹哨,吹出有节奏的“吱吱”声;“骂倒”闻到野兽新鲜的气味,便会“汪汪”狂吠。如果发现的脚印很新,说明野兽即在近处,竹哨声就吹得又长又响。听到这个信号,守卡的人即可装上火药,弓箭手也把箭按在弦上,全神贯注,随时准备发射。 一旦将野兽猎获,猎手们便狂呼,并相互传呼收山。人们聚集在击毙野兽的现场,首先辨识是谁第一枪,是谁补射击毙的。经过射猎者自报、经验证确定后,即由几个青壮年将猎获物抬回村寨,论功行赏。对“逐力”有功者可分到双份;击毙野兽者可分得兽皮或头肉;补枪打死野兽者,也可得到比一般人多一份的奖励;每一个参加撵山的人均可得到一份兽肉;撵出野兽的“骂倒”也可分到同样一份。兽血和一部分杂碎,除心、肝、肺外,所有参加撵山的“骂倒”饱餐一顿。 其后,把剩余的心、肝、肺和四大骨头、杂碎煮做一锅,凡参加撵山的人都自带酒饭参加会餐。会餐时人们兴高采烈地畅谈狩猎的许多情节和经验、教训,直至肉光汤尽,酒醉饭饱,才余兴未了地离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