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渤海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渤海国分类:【地域文化】 ①唐代东北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唐高宗灭高丽后,部分居住在松花江上游地区的粟末?砣人徙居营州地区,与各族杂处,迅速发展起来。在契丹反抗武则天斗争中,这些徙居营州的?砣人起而响应,在其首领大祚荣及其父辈的领导下,率部东归,甩掉唐兵追击,回到故地。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大祚荣据东牟山(今吉林敦化市)称王,自立为震国。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遣使招慰,大祚荣以子随使入朝为质,归服唐朝,其政治地位得到唐朝承认。开元元年(713)。唐玄宗遣鸿胪卿崔忻前往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是大祚荣始去?砣号,也不称震国,专称渤海。唐又称其为忽汗州都督府或渤海都督府。至大祚荣之子武王大武艺袭爵后,自立年号仁安,嗣后诸王皆有年号。第三世文王大钦茂时期,积极向中原学习,宪像唐朝制度,密切与唐朝臣属关系,并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将王都迁至上京(今黑龙江宁安县渤海镇)。唐代宗宝应元年(762),诏以渤海为国,晋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后世诸王皆袭封为国王。至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契丹耶律阿保机率兵攻陷上京,末王大湮孜投降,渤海亡。凡历15王,229年。其盛时疆域:南至朝鲜平壤以北,东至日本海岸,西至辽河,北至鄂霍次克海。分设8京15府62州,户十余万,具有较高水平的民族文化。②民族史专著。李殿福、孙玉良合著。1册。198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文物考古知识类。共10题:渤海国的兴起、渤海国的归属、渤海国的疆域、渤海国的强盛、渤海国的统治机构、渤海国的王都、渤海国的经济、渤海国的外交、渤海国的灭亡、渤海国的文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渤海国的兴衰史。附录渤海国大事年表。书中配有插图38幅。吸收了最新的文物考古成果。可提供研究者参考和历史爱好者阅读。 满族先世?砣人建立起来的地方民族政权。712年,唐王朝为安抚边陲,派使臣崔忻册封?砣人首领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和“渤海郡王”,从此?砣便以“渤海”为名,建立了地方民族政权。719年大祚荣去世,其子大武艺继位,称武王。武王继续扩大疆域。渤海国以今辽宁朝阳地区为中心,境内有5京、15府、62州。上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上京的龙泉府是行政中心。渤海国疆域辽阔,东抵日本海,南到朝鲜半岛以尼河(龙兴江)以北,西与契丹人接壤。渤海国的农业和手工业都较发达。《新唐书》载:渤海的布、绸、稻等,都驰名中原。渤海依附于唐,其行政体制均效仿唐朝,设宣诏省、中台省和政堂省;政堂省下设忠、仁、义、智、礼、信6部。渤海注重汉文化,派人赴长安入太学学习,渤海诗人的作品不仅传至中原,而且在日本、朝鲜的典籍中也有记载。渤海的散文作品,如书、表等也不乏传世之作。926年,渤海国被契丹人灭亡。渤海灭亡后,大批渤海遗民或并入契丹,成为辽国臣民,或南逃辽宁南部地区,后形成女真人的一些部落,或更姓改名,融入汉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