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庙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庙号

分类:【传统文化】

皇室宗庙中灵位上的称号。古代帝王死后,均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殷代即已开其端,如武丁死后称高宗。庙号一般加在谥号之前,如汉代刘彻,称世宗孝武皇帝,世宗即为庙号。自汉代起,对开国帝王,庙号称祖,以后的皇帝一般称宗。帝王在世时就加上尊崇的称号叫尊号,后来叫徽号,每遇庆典,徽号可以屡次加上。帝王的母亲亦可上尊号,如清代同治皇帝的母亲叶赫那拉氏历次受徽号,累计“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共16字,简称慈禧太后。她死后,又以徽号作为谥号。

封建宗法祭祀制度中专有称号之一。即皇帝死后都要根据其在皇族的世系,奉入宗庙立室祭祀,并给予其相称的尊号为某祖、某宗,以确定其在皇室宗族中的位置,这种名号就叫做“庙号”。起源于商,商汤庙号高祖。周、秦时废。汉时重新实行,尊刘邦为“太祖”、武帝刘彻为“世宗”。此后,历朝皇帝基本上都有庙号,一直到清末光绪皇帝后,才废除庙号,定庙号的规则为:凡每朝开国和初期建立基业有殊勋者多称“祖”,如刘邦建立汉朝,则称为汉太祖;后来嗣位守成的皇帝多被称为宗,如宋赵光义继宋太祖称太宗、元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为仁宗,明第三位皇帝朱棣因被认为有再造明室之功而被尊为成祖,唐以前因皇帝的谥号简单,人们一般以谥号为皇帝的称呼,唐以后皇帝谥号日趋繁复,于是以庙号称前代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明太祖。史书上一位皇帝名号全称包括庙号和谥号,如汉武帝刘彻的名号为“世宗孝武皇帝”,庙号在前,谥号在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