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五岳

民间所敬之神。乃古代五大名山神之总称。五岳诸山,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名山成为神而受到奉祀,源于原始宗教的山川崇拜。因为名山大川和土地一样,对人类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山岳常有云雾缭绕,古人认为它们有降水的神力。此外,山的高峻雄伟,亦使古人感到神秘、恐惧。山川所代表的伟大的自然力,令古人顶礼膜拜,并产生神化的观念。我国对山岳的信仰起源很早,殷周以来,尽管天帝的信仰已产生,但对名山的信仰并未稍衰。如申、吕诸国崇拜嵩山,赵人崇拜霍太山等,而尤以齐地为甚,故该地所信仰的泰山神,后来成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山岳神。秦统一后,把各地名山概括为五岳,作为山岳的代表而统一祭祀。但五岳观念的真正形成则在西汉武帝时期,而庙祀制度的完备则在宣帝时。以后历代相沿,奉为祀典。东汉时,迷信盛行,五岳崇拜亦增添了新内容,除了兴风雨,主水旱之外,又谓其与天相通,主宰官吏的仕途、人间的生老疾病,甚至出现了“山岳感生”说。以后又为五岳进行了社会分工,谓泰山乃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羊食啖;华岳主掌金银铜铁、飞走蠢动;恒岳主掌江河淮济、四足负荷等事。在五岳神职能社会化的过程中,它也逐渐人格化。道教兴起后,又屡屡企图以人神来取代它们: 如《枕中书》以颛顼、祝融、轩辕等神话人物为五岳神。自汉代以来,祀典以五岳视三公。从唐代武则天、唐玄宗以后,对五岳累加封号,唐为王,宋、元为帝。明太祖朱元璋宣布废除其封号,一概称某某之神,但因东岳庙等已遍及民间,因而大帝之称已无从抹煞了。参见“东岳大帝”、“南岳”、“西岳”、“北岳”、“中岳”诸条。

五岳Wuyue

我国的五座名山,即山东省境内的东岳泰山、湖南省境内的南岳衡山、河南省境内的中岳嵩山、陕西省境内的西岳华山、山西省境内的北岳恒山。据《南岳志辑要》载:“山高而尊者岳,唐虞四岳,至周始五岳”。说明从周代开始就有五岳之称。这些山古代均称圣山,历代皇帝都到这里祭祀天地。清代学者魏源曾在《衡岳吟》中对五岳各山的特点作过形象的概括:“恒山如行,岱(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

五岳

中国五大名山总称。旧时,为中国封建皇帝“封禅”并加以祭祀的名山。“五大名岳”,就是中国最早受“封”的一批山岳。汉宣帝所钦封的“五岳”是:山东的泰山为“东岳”,安徽的天柱山为“南岳”,陕西的华山为“西岳”,河北的恒山为“北岳”,河南的嵩山为“中岳”。其后,湖南的衡山又改为“南岳”。隋朝以后,各岳遂成为定制。明代开始,又把现在山西的恒山定为“北岳”。从此,“五岳”就这样“封定”了。参见“宗教”中的“五岳”。


五岳

即东岳泰山(今属山东)、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今属陕西)、南岳衡山(又称“岣嵝山”,今属湖南)、北岳恒山(今属河北)、中岳嵩山(今属河南)的合称。据考证五岳之制,始于汉武帝。汉代以安徽的霍山为南岳。隋代以后改衡山为南岳。明代改山西浑源恒山为北岳。清顺治年间移祀北岳于此。


五岳

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传为群仙所居之处。历代帝王多往祭祀。道教称五岳皆有岳神,各领仙官玉女数万人,故特别崇奉。参见“地理”中的“五岳”。

五岳

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说,始自汉武帝。汉宣帝确定以今河南的嵩山为中岳,山东的泰山为东岳,安徽的天柱山为南岳,陕西的华山为南岳,河北的恒山 (曲阳县北) 为北岳。其后又改令湖南的衡山为南岳。隋以后遂成定制。明代又以今山西泽源县境的恒山为北岳。清顺治中移祀北岳于此,传说五岳为群神所居,历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往朝拜,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唐玄宗、宋真宗曾封五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封五岳为神。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