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庾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庾信

分类:【传统文化】

南北朝时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初仕南朝梁,官至散骑侍郎,封武康县侯。42岁出使西魏,被留而不得还。西魏灭后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平生善诗赋、骈文。在梁时,与徐陵同为“宫体诗”重要作家,其诗绮艳轻靡,多应制之作;抒情小赋艺术性较高,但咏物求物态之真,思想性较弱。入北朝后,诗赋风格一变而为清新流丽、悲慨苍凉。代表作《哀江南赋》,怀念故国之情真挚动人,气魄宏大,声调抑扬,文采绣错绮交,用典灵活自然,是骈赋的划时代杰作。《拟咏怀》27首亦为此种风格代表作。庾信继往开来,对后世文学特别是唐代诗歌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尤好《左传》。年十五,为昭明太子萧统的伴读。梁朝时,历抄撰学士、东宫学士、建康令等职。北周代魏,又为北周皇帝所器重,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故世称“庾开府”。隋开皇元年(581)病卒。善写诗、赋、骈文及铭志。其作品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多奉和应制之作,艳丽轻靡,夸耀词采,但题材狭窄,内容较颓废贫乏,少数写景诗,尚有新意。其后因留居北朝,政治的变化和生活的感受,使之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作品深刻沉郁,苍劲悲凉,抒楚材晋用的身世之感,流露怀留乡土之情和亡国之痛,内容和风格皆有明显变化。其诗,以《咏怀》诗二十七首为代表作,内容丰富深刻,品调苍凉沉痛,诗句质朴工整而无雕琢之痕。《寄徐琳》、《寄徐陵》等五言小诗感情真挚,语意含蓄,可称为唐代五言绝句的先导。类似七言诗的《春赋》及乐府诗中的《燕歌行》等,对唐初七言诗的形成起到直接影响。其赋,以《哀江南赋》、《小国赋》、《枯树赋》为代表,故国之思、乡关之情,迂回百转,哀婉动人,既有南朝秀丽之雅,又具北朝豪迈之风。骈文以《哀江南赋序》最为著名,雄健俊秀,一扫柔靡之风。清人蒋士铨评曰:“唐四六毕竟滞而不逸,丽而不遒。徐孝穆(陵)逸而不遒,庾子山遒逸兼之,所以独有千古”(《评选四六法海?总论》)。其铭志《思旧铭》和萧泰、吴明彻等墓志铭,也较为有名。总之,他的后期之作,融合了南北文学的精华,取得非凡成就 ,正如杜甫所吟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有集二十一卷,已散佚,明清人辑有《庾子山集》。《周书》、《北史》有传。

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 (今属河南)。庾姓本是中原世家,西晋亡国后,南迁江左,与王、谢、桓并称东晋的“四大家族”。东晋亡国后,庾姓依旧是士族。庾信的父亲庾肩吾诗书俱佳,与另一位诗人徐?同为梁太子萧纲的文学侍从,当时号为“高斋学士”。庾信和徐?之子徐陵 (《玉台新咏》的编者) 自幼随父亲出入宫廷,后来又都成为萧纲的东宫学士,令当时的人非常羡慕。梁武帝和太子萧纲都非常喜欢诗歌,尤其喜欢 “艳诗”,作为宫廷诗人的徐、庾父子又都是写 “艳诗” 的高手,每有一诗,京都莫不传诵,时人号为“徐庾体”。“徐庾体” 就是 “艳诗” 即 “宫体” 的代名词。据《北史?文苑传》 载,庾信 “身长八尺,腰带十围”,这样一位伟丈夫,居然能写 《春赋》、《对烛赋》、《荡子赋》 和一系列缠绵悱恻的艳情诗,而且风靡江南,真要令人对 “文如其人” 或 “风格即人” 一类的结论大打折扣。如果梁朝是百年王朝,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许将是另一种情形。国家不幸往往是诗家幸,这一句老生常谈,在庾信身上得到了体现。梁武帝末年,庾信三十六岁时,侯景围攻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梁武帝被饿死,梁简文帝即太子萧纲被杀死,庾信逃奔江陵 (今属湖北) 投湘东王萧绎。萧绎派大将王僧辩、陈霸先 (后来陈朝的开国皇帝) 平侯景之乱,即位称帝 (梁元帝),庾信被封为侯爵,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梁元帝萧绎被杀,庾信的 “故国” 和“旧君”都同时成为了历史。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鲜卑人的西魏,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北周代魏后,庾信仍然受到隆重的礼遇,官爵继续升迁。时北周与陈朝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朝便点名要庾信和王褒等人,北周放还了所有的人,唯有庾信和王褒,北周舍不得让他们离去,便继续留在了北方,直到老死。尽管庾信在北朝身处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无法排遣的矛盾,尤其是身仕敌国而带来的羞愧,身处异族而引起的故国之思,愈到老年,就愈加强烈。青年庾信的浮艳、清新变成了老年庾信的深沉、苍凉,加上他对声律、典故、骈偶等修辞技巧的熟练运用,使其后期的诗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寄王琳》: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又如 《拟咏怀》 之十一:“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楚歌绕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庾信后期的赋如《小园赋》、《枯树赋》、《伤心赋》、《哀江南赋》等,集南北朝赋体的大成,而开唐宋 “四六文” 的先河。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哀江南赋》,这是庾信回忆梁朝亡国旧事与叙写身世之感的千古名篇。赋前用骈文写的序,叙述自己被扣留在西魏的悲愤,就已经惊心动魄: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 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囚之冠; 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 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几乎是一句一典,而这些典故的化用,为作品增加了联想的广度和情感的深度,读之令人心颤。杜甫有诗叹曰: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