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弄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弄潮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水上运动。即逆潮而泅渡。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初盛于山东。汉代以后盛于扬州,唐宋时盛于浙江。钱塘弄潮别具特色。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4:“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杭人“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yà亚,迎接)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①指船工,以其终日在江河湖海漂泊,与浪潮搏击。所以称船工为“弄潮儿”。“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语出《乐府诗集》卷二六唐李益《江南曲》。②指在江河水面进行竞技活动,如游泳、划船等。南宋时临安(今杭州市)民间有一风俗:每当八月,钱塘江潮汛,江内百帆竞渡,青少年劈波斩浪,各显身手。“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语出宋苏辙《栾城集》卷十一《竞渡》。宋吴自牧《梦粱录?观潮》:“弄潮之戏,或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古代一种水上特技表演。我国唐代已有钱塘弄潮的文字记载,宋代史籍中也有“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描写。宋时,每年八月十八日,水军在宽阔的钱塘江面上举行操练和检阅。数百水兵手持彩旗,争先恐后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场面惊险、壮观。观看的人们不计其数。现弄潮已不多见,但每年八月十八日观潮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

古代迎海潮的集体泅渡活动。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宋代以钱塘弄潮最为著名。每年八月潮汛最大时,观潮者从各地蜂拥而至。当地擅长游泳者百十为群,披发文身,手持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迎潮嬉游,出没在波谷浪尖之间,做各种特技表演,艺高者能始终不使旗角沾湿,还有人能手脚共执小旗5面,漂浮在潮头上狎戏。治平年间,当地官府曾以该活动有生命危险,颁令禁戒,但未能真正遏止。淳熙十年(1183),孝宗陪太上皇赵构往浙江亭观潮时,水军于江面布阵,标枪舞刀,点炮放烟;弄潮健儿踏浪争雄,各呈泅技,盛况空前。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载,南宋著名的弄潮弄水艺人有哑八、谢棒杀、画牛儿、僧儿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