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伯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伯苓分类:【文化精萃】 现代教育家。原名寿春。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1897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由于目睹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惨败,深感富强国家唯兴教育。1898年弃武从文。先后在天津绅士严范孙和富商王奎章家中作家庭教师。1904年赴日本考察。回国后,仿日本教育将严王两家私学馆合并为私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新建校舍改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攻教育,留心考察。次年回国,努力推行美式教育。1919年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1923年又创办南开女子中学。1927年到东北考察,回津后在南开大学成立东北研究会,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反对日本侵略东北。1928年后,相继创办南开实验小学、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1936年在重庆创办南渝中学(1938年改为南开中学)。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南开、清华、北京等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张伯苓任校务委员会常委。是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5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同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48年任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院长。1949年拒绝蒋介石飞往台湾之邀,避居重庆。1950年到北京。1951年2月在天津病逝。他认为旧中国中华民族患有“贫、弱、愚、私、散”五种弊病,因而必须大办教育,培养新人,以振国威。针对弊病确定了五项“训练方针”,即重视体育,提倡科学,倡导团体组织,注重道德训练,培养救国力量。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不论大、中、小学,他都选最好的教师去教基础课,所聘全是优秀人才。因而他所办的南开学校,在当时全是名牌。主要教育论著《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中国革命与改造及吾人今后之机会与责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