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彝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彝族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隋、唐时期有乌蛮人聚居在今云南的巨甸,洱海一带。主要从事畜牧业。7世纪后期,乌蛮贵族建立了六诏。彝族即从乌蛮发展而来。现主要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545.3万人(1982年),其中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约占五分之一。云南彝族主要分布在楚雄、红河两自治州。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文字。 自称因地而异,有“诺苏”、“聂苏泼”、“腊鲁泼”、“迷撒巴”、“撒尼”、“阿西”等三十余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5,453,448人(1982年)。与越?羌、?昆明、青羌、叟及乌蛮有渊源关系。元、明以来史籍称为 “罗罗”、“傈罗”。历史上彝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 民一起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反奴隶制的斗争。1914年在四川爆发拉库奴隶起义, 为彝族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彝族地区时,彝族人民曾积极支援,不少青年随军北上。解放前, 四川大凉山及云南宁蒗小凉山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分 * 兹莫、 * 诺伙、 * 曲诺、*阿加、*呷西五个等级。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操彝语,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一种象形音节文字,即*爨文。进行规范后,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推广使用。一般信多神、毕摩,亦有人信基督教、天主教。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社会改革,摧毁了封建制和奴隶制。先后建立两个自治州、四个自治县,与哈尼族联合建立一个自治州,并与哈尼、回、苗、瑶、傣、壮、仡佬等族分别联合建立七个自治县。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事畜牧业。火把节为传统的节日。 彝族民间禁忌很多,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表现,且各地有别。 饮食禁忌: 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因这些动物与人类同源出于雪; 是雪的子孙; 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 的家畜之肉; 忌肉食露天进屋,否则鬼魂会附其上; 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会使家境贫困; 禁平日反向推磨,会给家庭带来灾难;忌推磨时磨心突断,俗信是鬼在作怪,磨出的粉不能食用;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 等等。诸上种种禁忌涉及到食物品类、饮食方式、食品制作、饮食主体,这些饮食禁忌习俗直接影响到彝族饮食文化结构。 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妇女不 能上房顶。忌讳触摸男子的“天菩萨”,犯忌者要宰牲,打酒谢罪赔礼;解放前等级低下的犯忌者,还有被断臂、处死的危险。如果被妇女抓摸了“天菩萨”,此男子将终身不吉,事后“天菩萨”必须剃尽,否则死后不能鬼归祖界。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俗信认为妇女的生育魂“格非”最爱附在这些物件上,若送与别 人,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日常生活中,忌舀汤时反手用木勺,忌和燕麦面时顺时针方向搅动,忌人出远门便扫地,因为这些都是丧葬时的习俗。忌讳言死,而称“老了”。忌讳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会为此报复。禁止在放置祖筒的 祖灵箐附近鸣枪行猎,或砍树烧荒。禁止在焚场或墓地打猪草、放牧。参加祈雨仪 式时,禁止男子戴帽、女子打包头。禁止跨越火塘或踩踏锅庄石.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各地彝族自称不一,有“诺苏”、“聂苏泼”、“腊鲁泼”、“迷撒巴”、“阿西”、“阿哲”等30余种,解放后通称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6,572,173人(1990年)。彝族来源学术界有不同见解, 比较通行的见解认为,彝族是南下的古羌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与越?羌、?、昆明、叟、邛、乌蛮或白蛮有渊源关系。西汉时期,彝族先民社会已分化为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游牧部落有?、昆明,定居部落有夜郎、滇、邛都等,分布在今贵州安顺、云南晋宁、四川西昌一带。西汉中叶彝族内部出现兹、莫、毕、格、卓五种等级的分化,并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的过渡。8世纪30年代以彝族为主体建立起南诏奴隶制政权。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覆灭,但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并未随之消亡,宋、元、明、清直至新中国建立前,彝区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各彝族地区奴隶制度在明代基本相同, 划分为土司、黑骨、白骨与家奴3个等级。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彝族地区逐渐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历史上彝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起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反奴隶制的斗争,1856年,云南彝族李文学配合太平天国起义,在云南弥渡县瓦卢山天生营率领彝民举行大规模反清起义,1914年四川爆发拉库奴隶起义,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彝区时,彝族人民积极支援,不少青壮年参加红军随军北上。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有自己古老的文字,汉文史籍称之为“爨文”、 “韪书”,有大量彝文文献存世。1975年四川凉山州对彝文进行规范,制订出《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经国务院批准,已在北部方言区推广使用。彝族宗教属原始宗教,宗教活动一般由毕摩(祭师)主持,毕摩经书内容丰富,涉及彝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民间有个别跳神的“师娘”,少数地区有人信奉基督教、天主教。解放后,彝族地区先后建立两个自治州、四个自治县,与哈尼族联合建立一个自治州,并与哈尼、回、苗、瑶、傣、壮、仡佬等族分别联合建立七个自治县。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事畜牧业。彝族年和火把节为主要传统节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