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彝族银制工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彝族银制工艺分类:【中国民俗】 彝族喜用银制作餐具、酒具、马具以及头饰、领饰、胸饰、背饰、手饰等工艺品。据《雷波县志》载:“夷妇首戴网罩,金银器满头,耳轮悬珊瑚玛瑙珠粒,累累然,以多为贵。”在彝族银制工艺品中,佩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有耳环、领牌、戒指、手镯等。这些银饰与华丽的服装搭配,把彝族妇女打扮得更加端庄俊俏。 在凉山彝族的佩饰中,以姑娘结婚时佩戴的胸饰“扯扯火”和背饰“窝尕”最为珍贵。胸饰“扯扯火”长2~3尺,重约6斤,由8件或6件独立的饰品组成,用银链连结成环形。胸饰下正中部有一银片制成的半月形主体,上件挂于颈上,其他几件形状相同,并垂吊筒穗、银铃等饰件,左右对称。半月形的饰件上,有由日、月、星、蛇、蛙、鸟等纹样组成的图案,纹饰凸起,主体感强。背饰由一块长方形的红羊毛布料做底,其上嵌有日、月形银片饰花,上面有镂刻、压制的各种纹样,红底银饰相衬,给人以富丽艳美之感。 彝族早期的银器纹样,大多是以日、月、羊角、飞鸟、树叶等为题材,信手描刻,粗犷朴实。后期的银器纹样,日渐趋于动物的全貌,更多的是以点、线组成的几何图案装饰银器,且雕刻细腻,纹样简洁,疏密适度,熟用阴刻、镂空、镶嵌诸法,线条流畅,技艺娴熟,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