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66 五服

丧服的五个等级,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的总称。丧服的式样及服丧的时间由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有不同。

五服

区别百官职务高低的5种礼服; 国土在王城外围远近的5个等级区划; 亲属远近的5个等级,因其奔丧时按其5等服丧服; 故皆称为5服。《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5服5章哉。” 周秉钧注: “5服: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礼服。章,显扬。言天命有德之人,用5等礼服显扬5者哉。”《禹贡》: “500里甸服: 百里赋纳总,200里纳铚; 300里纳秸服,400里粟; 500里米。500里侯服: 100里采,200里男邦,300里诸侯。500里绥服: 300里揆文教,200里奋武卫。500里要服:300里夷,200里蔡。500里荒服: 300里蛮,200里流。”周秉钧注: “五服,即 《禹贡》之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服在1000里之内,侯服在2000里之内,绥服在3000里之内,要服在4000里之内,荒服在5000里之内。” 胡渭曰: “5000里内皆供王事,故通谓之服。”《元史·刑法志一》: “五服: 斩衰: (三年) 子为父、妇为夫之父之类。齐衰: (三年,杖期,期,五月,三月)子为母、妇为夫之母之类。大功: (九月,长殇九月,中殇七月) 为同堂兄弟、为姑姊妹适人者之类。小功:(五月,殇) 为伯叔祖父母、为再从兄弟之类。缌麻:(三月,殇)为族兄弟、为族曾祖父母之类。”


五服

区别百官职务高低的五种礼服; 国土在王城外围远近的5个等级; 亲戚属远近的5个等级,因其奔丧时按其5等服丧服; 故皆称为5服。《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5服5章哉。” 周秉钧注: “5服: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礼服。章,显扬。言天命有德之人,用5等礼服显扬5者哉。” 《禹贡》: “500里甸服: 百里赋纳总,200里纳铚,300里纳秸服; 400里粟; 500里米。500里侯服: 100里采,200里男邦,300里诸侯。500里绥服: 300里揆文教,200里奋武卫。500里要服:300里夷,200里蔡。500里荒服: 300里蛮,200里流。”周秉钧注: “五服,即 《禹贡》之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服在1000里之内,侯服在2000里之内,绥服在3000里之内,要服在4000里之内,荒服在5000里之内。”胡渭曰: “5000里内皆供王事,故通谓之服。”《元史·刑法志一》: “五服: 斩衰: (三年) 子为父、妇为夫之父之类。齐衰: (三年,杖期,期,五月,三月) 子为母、妇为夫之母之类。大功: (九月,长殇九月,中殇七月) 为同堂兄弟、为姑姊妹适人者之类。小功:(五月,殇) 为伯叔祖父母、为再从兄弟之类。缌麻:(三月,殇) 为族兄弟、为族曾祖父母之类。”

五服wǔfú

❶周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五个不同等级的服饰样式。《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汉孔安国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形章,各异所以命有德。”《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郑玄注:“五服,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宋王禹偁《北狄来朝颂》:“荷旃披毳,安知五服之仪!”
❷以亲属关系的远近为区别的五种丧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每一等都对应有一定的居丧时间。后代指自高祖父至身为五代的宗亲。《礼记·学记》:“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汉孔安国传:“五服,斩衰至缌麻之亲。”《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

五服

甸服、侯服、绥服(宾服)、要服、荒服的合称、夏代出现的地域制度。五服是以夏天子的统治地为中心,以势力影响强弱为根据划分的五类区域。以王京为中心向外辐射五百里的范围为甸服,为天子的直接统治区。甸服外五百里为侯服。其中外百里称为采,外二百里称为任国,外三百里称为诸侯。侯服外五百里为绥服,其中外三百里称为揆文教,外二百里称为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为要服,其中外三百里称为夷,外二百里称为蔡。要服外五百里为荒服,其中外三百里称为蛮,二百里称为流。西周亦采用五服制度。商代包括王京在内划分为六服。西周不含王京亦称五服: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邦系天子之国,甸系直接治理之意,侯意为臣服,侯卫疑即侯的外围或附庸,蛮系南方未开化部落,夷为东方未开化部落,戎为西方未开化部落,狄为北方未开化部落。西周的五服范围大于夏、商。


五服

旧时丧服的五种名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而穿用不同材料、样式制成的衣服。中国古代对丧服的重视,还表现在丧服制度上。通常在死者大敛的次日开始成服,丧葬礼结束后,还须在为死者举行的一系列祭悼活动中续继穿着,直到礼制所规定的解除期限为止。《仪礼·丧服》规定,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色。亲近者穿重丧服,疏远者穿轻丧服。原则上服制越重,其丧服形式也就越粗糙,以示不同程度的哀痛之情。居丧不穿丧服,表示已无亲属关系,俗称出五服。出五服者,可通婚。古代的连坐法,也以五服内的亲属为限。

五服

中国封建时代确定亲属远近关系的丧服制度,有时用来泛指亲属关系。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属,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氏后裔及其配偶,即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和旁系,均称有服亲属,若长辈卒,均服丧。丧服依亲属关系的远近分为五等:
❶斩衰,包括死者的子孙,兄弟姐妹等,用极粗麻布为丧服,不缝衣边及下边,服三年;
❷齐衰,包括死者的堂兄弟、侄、甥等,用次等粗生麻布为丧服,缝衣边及下摆,服十五日至三年不等;
❸大功,包括死者的堂侄、侄孙、再从兄弟等,以粗熟布为丧服,服九月;
❹小功,包括死者族兄弟、再从侄、堂侄孙等,用稍粗熟布为丧服,服五月;
❺缌麻,死者其他同姓亲属,用稍细熟布为丧服,服五月。服制是维护封建家庭内部秩序的手段。人们也常用五服的规定来表示亲属的等级关系。

五服

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的五等丧服。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的制作样式、用布粗细均不相同。按古代丧服制度,亲属死后,依亲疏远近须为其穿不同等次的丧服,亲等近者穿重丧服,远者穿轻丧服。就是说,五等丧服的不同,标志血缘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不同。以直系亲属为例: 为父服斩衰三年,为母齐衰三年,为祖父母、伯叔父母齐衰周年,为同堂兄弟大功九月,为再从伯叔父母小功五月,为三从伯叔父母缌麻三月。居丧不穿丧服,表示已没有亲属关系,俗称 “出五服”。出五服可以通婚。古代的连坐法,也是以五服内的亲属为限。丧服一般是在死者 “大敛” 的次日开始穿,称为 “成服”。丧葬礼结束后,还必须在为死者举行的一系列祭悼活动中穿着,直至礼制规定的允许解除的期限为止。五服中 “齐衰” 又分为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五月、齐衰三月四个等级。加上斩衰、大功、小功、缌麻,共有五服八等。另外,五服亦指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为五服,均在西周王畿以外的地方,各以五百里为率。

五服

京都以外的地方,分为五等地带。一说为侯、甸、绥、要、荒;一说为侯、甸、男、采、卫。参阅《书·禹贡》、《书·康诰》。


五服

❶中国旧制依直系、旁系亲属的亲疏关系确定五种等级。源出于《仪礼·丧服》。即斩衰(服丧三年)、齐衰(服丧一年、五月或三月)、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缌麻(服丧三月)。后世以丧服等级划分亲等,并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的不同法律关系。凡卑犯尊处罚较常人为重;尊犯卑处罚较常人为轻;反逆罪以亲等缘坐;亲属犯罪可相为容隐。唐以后各代均重视五服制度。明、清还将丧服图列入法典。
❸上古一种行政区划制度。以王畿为中心,每500里为一服,所分5个区域,皆臣服中央朝廷,故名。传说夏商时为侯、甸、绥、要、荒五服,周改称侯、甸、男、邦、采、卫6服。

五服

朝鲜族古老丧俗,丧服分斩縗服、再縗服、大功服、小功服和缌麻服等五个等级。斩縗服用生麻布缝制而成,于服丧3年时穿再縗服用稍微好的生麻布缝制而成,父母去世穿3年,祖父母去世穿1年,曾祖父母去世穿5个月,高祖父母去世穿3个月,妻子去世穿1年。大功服用织得较好看的麻布缝制而成,于堂兄弟姐妹、孙子孙女或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去世时穿9个月。小功服用织得很好的麻布制成,于堂兄弟姐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丈夫的兄弟姐妹去世时穿5个月。缌麻服用最好的麻布缝制而成,于堂兄弟姐妹的曾祖或曾孙玄孙去世时穿3个月。

五服

通行的旧时丧服制。用以区别亲族间的亲疏,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名称,合称为五服。俗以“出五服”、“不出五服”区别远亲家族与近亲家族。“出五服”,称“同宗同族”;“不出五服”,称“本家本当”。详见“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