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分类:【传统文化】

县级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于1954年3月1日。位于青海省东部,邻接甘肃省。县政府驻积石镇。面积1750平方公里。人口104000人,居民有撒拉、回、藏、汉等民族。属川水地区,地势平坦。粮产有小麦、水稻、豆类等。建有食品、建材、农牧机械等工业。建成黄丰渠、查汗大寺水库等引水灌溉设施,扩大了灌溉面积,初步改变旧时干旱面貌。

1954年3月1日建立自治区, 1955年改自治县。在青海省东部, 邻接甘肃省。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积石镇。西汉为金城郡河关县地, 东汉属陇西。两晋南北朝时为鲜卑朵发乌孤及吐谷浑游牧地。唐初属河州辖地,屡立军所。宋为积石军地。元因之, 隶吐蕃等处宣慰司使都元帅府。清雍正八年(1730)置循化营,乾隆二十七年(1762)改为厅。1913年改为县。居民有撒拉、回、藏、汉等族, 其中撒拉族约占56.7%。属川水地区, 地势平坦。黄河流经县境北部。经济以农业为主, 兼营畜牧业。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豆类,经济作物有油菜、胡麻,盛产瓜果,特产有花椒等。东部和西南部分布着茂密的天然森林,有大黄、党参、甘草、麝香等药材。矿藏主要有金、铜、铁、磷、云母等。解放后建有食品、建材、农牧机械等工业。建成黄丰渠、查汗大寺水库等引黄灌溉设施,扩大了灌溉面积,初步改变旧时干旱面貌。公路通西宁和甘肃临夏。

1954年3月1日建立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定每年9月 1 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东接甘肃省。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积石镇。殷周时为羌戎之地, 秦为塞外地; 西汉为金城郡河关县地, 东汉属陇西; 西晋、南北朝时为鲜卑秃发乌孤及吐谷浑游牧地。唐初属河州辖地、屡立军所; 宋为积石军地。金升积石军为州; 元朝因之, 州隶吐蕃等处宣慰司使都元帅府。明为河州边外地, 立保安、起台二堡。清初沿袭明制, 1730年(雍正八年) 始立循化营保安堡, 属河州镇辖。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 移河州同知于循化营, 改为厅,隶兰州府。1912年改为县, 属甘肃西宁道辖。1929年归青海省直辖。居民有撒拉、回、藏、汉等族, 其中撒拉族占60%。属川水地区。地势平坦, 黄河流经县境北部。经济以农业为主, 兼营畜牧业, 各业发展。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荞麦、玉米、谷子、豌豆、黄豆、蚕豆等; 经济作物有油菜、胡麻、芥子等。园艺业发达, 盛产瓜果、蔬菜。特产有花椒、线辣椒、薄皮核桃等。东部和西南部, 分布着茂密的天然森林, 东北部被誉为青海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林区, 是青海省建立的第一个以野生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种子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和珍奇的野生动物及各种飞禽。矿藏主要有金、铜、铁、水晶、云母、石膏等。解放后建有食品、建材、农具机械、五金、服装、印刷等工业; 以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全面发展, 个体运输业异军突起。建成黄丰渠、查汗都斯水库等引黄灌溉设施, 扩大了灌溉面积, 初步改变了旧时干旱面貌。农作物实现了良种化, 并向高产优质方面发展。林业建设发展迅速, 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25%以上。畜牧业兴旺发达, 牲畜种类有土种马、骡、驴、黄牛、牦牛、绵羊、山羊、青山羊、三北羊、细毛羊等等; 家禽类有本地鸡、来亨鸡、白洛克鸡、山狼鸡、九斤黄。还有兔、蜂等养殖业。全县90%以上地区通了电。循(化) (西)宁、循(化) 临(夏)、循(化)同(仁)三条主要公路干线将自治县与境外各地紧密相连。文化艺术、广播影视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前进,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初高中毕业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网已建立,医务工作队伍大有发展,缺医少药的面貌大有改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