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道家哲学范畴,后与“道”一起成为道教教义的两个方面。“德”原指从事物总规律的“道”所获得的特殊规律、特殊性质。《老子》第三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就是“常德不离”、“常德不忒”,“常德乃足”,返回如同婴儿那样纯朴而又有无穷生命力的“道”。魏王弼《老子注》: “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道教义枢?道德义》: “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把道与德看做既有所区别又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道教继承道家思想,把符合于“道”的准则而有所得称为“德”。《宋徽宗御注西升经序》:“道之在我之谓德。”《老子想尔注》:“举事与德合”,德就可以“得之”。故道教认为,人人皆修道德,使“道普德溢”,就能做到国泰民安。道教还主张个人修炼应与“德”相结合,以道治身。《坐忘论》说:“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可相离”, “神与道合,谓之得道。”道教以此为理论根据,创造了一系列道功和道术,鼓励众生修炼成仙。

道教教义。《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部,《道教义枢》也以“道德义”作为开宗明义第一义。道教以道与德并称,说:“道德一体,而具二义,一而不二,二而不一”(《道教义枢》)。以道为本体,以德为道的功用,为道的总体表明。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道而发生,由德畜养而成 其道生、德畜都是自然无为的,并不是有意主宰它,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阐发了《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的思想。《自然经》中又说,德就是“得于道果”。能够“成济众生,令成极道”就是德(《太平经》)。《西升经?序》说:“道之在我之谓德。”又发挥《老子》“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的思想。认为“为道者当先立功德……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抱朴子?对俗篇》)。要积功累德,“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抱朴子》)。“积善成德,而神自得”(《西升经》)。如此才能修真得道。而治国之君以及忠臣辅佐,亦当务修道德,“道普德溢”(《老子想尔注》)至于太平。道教尊道而贵德的教义虽本于《老子》,但又有所发挥,成于其成仙得道的主要教义。

在孔子思想??里,德是一?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最重要含柳指道德。

孔子非常重?德。“子曰:‘道之以政,?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之以顿,有?且格。’”(《?遮??政篇第二》)用道德?疏?,用顿??整钅,呃是治民的最好揠法。“子曰:‘君子?德,小人?土;君子?刑,小人?惠。’”(《?遮?里仁篇第四》)“子曰: ‘志於道,?於德,依於仁,咣於?。’”(《?遮?述而篇第七》)都是嘱?道德的重?。“子曰: ‘笏不费其力,费其德也。’”(《?遮???篇第十四》)就呗?笏的怎?,也帐?德比力更重要。

孔子表示出?不修德的??。“子曰:‘德之不修,?之不嘱,?柳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也。’”(《?遮?述而篇第七》)“子曰:‘吾未?好德如好色者也。”(《?遮?子罕篇第九》)

孔子帐?“中庸”是德的最高表?。“子曰:‘中庸之?德也,其至矣乎!民躜久矣。’”(《?遮?雍也篇第六》)“子曰: ‘泰伯,其可洲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民?德而费焉。’”(《?遮?泰伯篇第八》)泰伯多次把天下?斤别人,民??直找不出合唔的轧遮?费?他,所以孔子?兖他有至德。“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洲至德也矣。’”(《?遮?泰伯篇第八》)周文王已?得到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殷捡王费臣,孔子帐?周朝的道德哌到了最高境界。呃奄反映出的思想,都和“中庸之?德也,其至矣乎”的思想有晷。

孔子提出一些不利於道德的行?,告蛰人???警惕。“子曰: ‘巧言?德。’”(《?遮?徐爨公篇第十五》)“子曰:‘囔原,德之僖病!?报《?遮???篇第十七》)“子曰:‘道?而?真,德之?也。’”(《?遮???篇第十七》)下面?段?,腠?子夏、子?所真,同?反映出孔子思想:“子夏曰: ‘大德不埘殄,小德出入可也。’”(《?遮?子?篇第十九》)“子?曰:‘?德不弘,信道不褐,焉能?有?焉能?亡?’”(《?遮?子?篇第十九》)子夏主?大的?操必?遵守,不能超咿界限;子?主?在道德修鹇上,行????强,信念???定。

孔子??定了一些“崇德”,即哌到道德要求的一些做法。“子??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柳,崇德也。’”(《?遮???篇第十二》)?人忠??冢?戳x行事,呃就提高了道德。“子曰: ‘先事後得,非崇德陪?’”(《?遮???篇第十二》)先付出??,然後栗?取,呃就能提高道德。(王洲明 彭延清)德行 指有好的道德和行?。“德行:??,殍子蝰,冉伯牛,仲弓。言遮:宰我,子?。政事:冉有,季路。文?:子游,子夏。”(《?遮?先咄篇第十一》)呃是孔子?十位弟子的怎?。其中“德行”是指德行好;“言遮”是指?嘱?;“政事”是指?理政事能力很强; “文?”是指熟悉古代文?。

道教教义的核心之一。“德”原为中国哲学的范畴。“德”与“得”通,学“道”得“道”是谓有德。道教因袭了《老子》中关于凡是符合道的准则即为有德的思想,并进行衍化和增饰。张陵所著《老子想尔注》说:“举事与德合”,德就可以“得之”。《道德经》则宣称:根据“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教主张人人皆修道德。提倡把“德”与个人修炼结合起来,以道治身,“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可相离”。“神与道合,谓之得道”。并认为人人都可修炼成仙,以此为依据,提出一系列修炼成仙的方法,即各种道功和道术,鼓励众生修炼成仙。

中国古代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指道德、品德、德行。周朝很重视德,认为德行的好坏是为王的根据。春秋之后,忠、信成为德的主要内容。如《左传?文公元年》曰:“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孔子也很重视德,主张“为政以德”。儒家德的内容包括很广泛,除了忠、信,还有仁、义、礼、智、孝等。道家认为不刻意讲求德行,才算是真正有德。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庄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