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怀圣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怀圣寺

分类:【传统文化】

伊斯兰教寺院。在广东广州市光塔路。相传是唐代来华的阿拉伯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为首集资修建的。当时这里是阿拉伯人聚居之处,建寺便于进行宗教活动。为了表示远在异国的穆斯林对圣人穆罕默德的怀念,故名怀圣寺。寺内建有一座圆柱形砖构邦克塔 (即宣礼塔),是为呼唤教徒礼拜的,俗称光塔。寺又名光塔寺。塔高36.3米,造型浑厚质朴,颇具西亚建筑风格。中空内有螺旋梯可至塔顶,顶上装有一只金鸡,随风转动,可测风向 (已毁)。夜晚上置灯火可为船队导航,一塔多用,当年曾为来港的船队提供了方便。寺院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格局既符合伊寺教规要求,又以中国传统的以中轴线为主两侧对称的手法修建。除光塔外,还有寺门、望月楼、水房、东西长廊、左右碑亭、礼拜殿等。主殿礼拜殿建于寺院后部,坐 西 朝东,华 贵 高敞,金 碧 辉煌,装饰和色彩都具有西亚特色。教徒们须经过三重门,穿过古榕浓阴,花草芬芳的三进院落,绕过古朴的望月楼,始能到达礼拜殿。环境优雅静谧,殿堂宽广,可容千余人同时礼拜。怀圣寺是我国沿海地区最早的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至今仍在接待国内外穆斯林前来进行宗教活动。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就设在寺里。

怀 圣 寺

坐落在广州市光塔路,因寺内耸立有塔身光洁、塔顶设有导航灯光的“邦克塔”,故又称“怀圣光塔寺”,是取意于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圣人)。相传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与泉州的清净寺、杭州的凤凰寺、扬州的仙鹤寺并称为“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名寺”。相传为早期来华的阿拉伯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所建。后殿,元至正十年(1350年)重建,清康熙年间又重建,寺院占地面积约4亩,主要建筑有看月楼、礼拜殿、沐浴室、光塔、东西长廊等。寺内“邦克塔”原名“呼礼塔”,后又称“光塔”,高36.3米,呈圆筒形,形似巨笔,直插云天,具有波斯风格。

位于光塔路,又名光塔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相传是阿拉伯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为怀念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而建。寺内花木扶疏,礼拜堂、亭、楼、廊房参差错落,其中光塔尤具伊斯兰教建筑特色,高36.3米,外观光圆如柱,塔内有螺旋形梯级直贯塔顶。塔级原置一铁制小鸡,随风旋转,以测风向,后以铜葫芦替之,夜间置灯导航。唐时寺周为阿拉伯商人寄居地。今存元碑《重建怀圣寺记》,为我国中外交通往来的历史见证。

亦称“光塔寺”。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广东广州市内光塔路。由寺院和光塔组成。据寺内元至正十年(1350)郭嘉《重建怀圣寺记》碑称, 寺相传建于唐。一说建于南宋。元至正十年、明成化三年(1467)、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及1935年等多次重建复修。院内有望月楼、东西长廊、大殿、沐浴室等,梁架结构及雕刻多为明代建筑风格。塔在寺院右方,高36.3米,其形圆如蜡烛,下层如烛身,上层如烛心,中为实心柱,柱与外壁间盘旋而上,塔顶有宣礼楼。古称“番塔”,初见于南宋方信儒《南海百咏》,为当时侨居中国的穆斯林(被称为“蕃客”)所建,塔顶原置一金鸡,随风南北:夜间携灯其上, 以导航向。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金鸡为飓风所堕, 今状为晚清所修。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光塔路。又称光塔寺,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名寺之一。始建年代其说不一。一说由唐代初抵中国的阿拉伯传教士宛葛思所建,并以怀念圣人穆罕默德之意而名。一说建于宋。据《重建怀圣塔寺之记》等记载,以及近年来对怀圣寺礼拜堂、月台、看月楼和光塔的测定,多数学者认为应为唐建。元至正三年(1343)曾毁于大火。元、明、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重修复修。占地2966平方米, 由看月楼、东西长廊、礼拜殿、藏经室、光塔、水房等建筑物组成。寺内保存有40多方元代至民国时期的中阿文碑匾。“光塔”坐落于寺院右方,又称“怀圣塔”,圆柱形塔身高36.3米,塔底直径7.5米,南北设两门,分别有互不相交的158级阶梯螺旋登顶,顶上有宣礼楼。塔顶置一金鸡,随风南北,以侧风向,入夜点火,以导归帆。列为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