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性无善恶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性无善恶论

分类:【传统文化】

告子提出的人性论。关于告子,我们只知道他是战国时人,其它则一无所知。如果不是孟子拿他来做论敌,告子其人连名字也不会留下来。根据《孟子》 记载,告子主张 “性无善恶” 的依据是: “生之谓性。”所谓 “性”,就是与生俱来的食色两种本能: “食色性也。” 食是生存的本能,色是生殖的本能,无所谓善恶,善恶都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告子还打了一个比方:“性好比流水,在东方挖个口子,就往东方流,在西方挖个口子,就往西方流。” 孟子也用水来比喻: “水的确是不分东西,难道也不分上下吗?人性之善,就好比水往下流。你当然可以引水上山,但那是水的本性吗? 是外力改变了水的本性,正如人行不善,是环境使然,并非人性如此。” 而且,食色二欲是任何动物都有的本能,把人性降低到动物本能的水平,这在尚不知道 “人猿同祖”而视人为 “万物之灵” 的古代中国,当然是对人性的一种亵渎。孟子就反驳告子说: “未必狗性就是牛性,而牛性就是人性吗?” 在古人心目中,人性与兽性明显是有上下贵贱之分的,所以,告子的 “性无善恶”论就难以成立。

战国时期告子关于人性的观点。告子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即人生来具有的自然本能。告子又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同上)对于孟子以仁义为人性所固有的论点,告子反驳说:“性,犹杞柳也;义,犹杯?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杞柳”为自然,“杯?”系人为,二者不能等同;“性”与“仁义”,亦有自然与人为的差别。既以“自然”为性,故无善与不善可言。告子的观点和孟子的观点都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3: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