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感伤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感伤主义分类:【文化精萃】 又称“主情主义”,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法国革命前夕,是启蒙主义思想发展的新阶段。英国作家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它是启蒙主义理性力量遭到失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矛盾加剧的产物。社会中下层人民深感贫富悬殊,生活和社会地位得不到保障,因而在文学中滋长了感伤情绪,产生了前浪漫主义思潮。由于理性的权威动摇,致使人们的视线转移到社会生活的感情方面。首先在英国涌现出一批象理查生、斯特恩、汤姆生、杨格及哥尔斯密等感伤主义作家,作品中表现出对广大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夸大人类的感情作用。他们确认向善之心是人的天性,人的本质;理性与人的感情本性之间已经发生矛盾冲突;艺术的影响力量首先是培养人的感情。作品中竭力描写人物不幸的命运和遭遇,以激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他们作品的题材常常是写生与死、黑夜与孤独,以感情的力量来支配读者的情绪。作品的基调低沉、悲哀、语言灰暗,脱离现实而倾向于自然状态,沉溺于感情世界。他们善于使用哀歌、日记、旅行记、书信体小说等体裁。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感伤主义文学逐渐被浪漫主义所代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