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慈氏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慈氏塔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建筑。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洞庭湖滨。八角七层,砖石结构楼阁式,高39米。塔基用五层麻石铺砌,以上塔身均用青砖砌筑。塔内为实体,不能登临,这在楼阁式塔中较为少见。自二层起,每层的四正面均设小佛龛,计28个,龛内原供有佛像。塔刹为铁制,顶端有铁链与顶层檐角相连,各层檐角悬有风铎。据《隆庆岳州府志》载,塔创建于宋代。从现存塔的造型、结构等分析,当为宋代建筑。虽后经元、明、清多次重修,主体结构仍保持了宋代风格。

位于岳阳西南洞庭湖滨。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现存塔系宋淳钓年间重修,是湖南现存最早的古塔建筑之一。塔型高拔挺秀,苍劲古朴,八角七级,砖石结构。从第二层起,每层有小佛龛,各层塔檐下无斗拱,檐角悬吊铜铃,随风作响,体现了唐代塔型的建筑风格。相传1000多年前,洞庭湖经常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西域高僧称湖中妖魔作怪,必建塔以镇之。于是人们捐钱建塔,不料建塔费用不敷,有寡妇慈氏相助,塔得以建成。后人为纪念她,将此塔命名为慈氏塔。

位于岳阳楼南,洞庭湖滨。又名慈氏寺塔。民间传说,建塔时,有寡妇慈氏倾家赞助经费,故名。近代有学者考证,塔中供弥勒佛,弥佛的梵文意译为“慈”,故“慈氏”为佛家语。明隆庆《岳州府志》载:“慈氏寺塔,晋沙门妙吉祥造。”清光绪十七年《巴陵县志》则曰“唐开元间,有西域沙门妙吉祥来此”,建议置塔。北宋治平、建炎间两次修葺。南宋淳钓二年(1242)制置使孟珙复修。《岳阳风土记》谓建塔目的是:“日出之初,影射重湖,镇洞庭水孽。”此塔为实心塔,七级,八角形,全塔连座高39米。塔座为大条石,塔身全用砖砌。从第二层起,每层四面有小佛龛。各层檐角悬吊铜铃,随风作响。塔顶有二吨重的铁相轮。清吴敏树作慈氏塔诗两首,中有“孤撑入混冥,影动万象白”,“空王古刹何年坏,欲觅残碑断珑横。铃语似言唐代塔,金仙不去岳阳城”等句,言寺圮塔存,绘写塔之形势与作用。此塔为湖南省现存最古之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