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成分比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成分比例分类:【地域文化】 青铜其实是一种铜基合金,内含锡、铅、锌等多种金属成分,但真正影响青铜性质的是锡的多少,所以,青铜实际上是铜锡合金,因用它制成的铜器在出土时,都带了一层暗绿色的铜绣,故名。 云南省剑川县海门口铜石并用文化遗址中发现的10余件铜器,均为纯铜器,根据其用铜量较大推测,这些铜不可能是自然铜,而是冶炼而成的,但纯铜的硬度太低。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知道了只要在纯铜中加入一定量的锡,就能导致一些重要的变化:①熔点降低。纯铜熔点为1083℃,加锡10%,熔点为1010℃,加锡20%,熔点为890℃,加锡30%,熔点为750℃。②硬度加强。硬度单位为博林氏度(Brinell),纯铜为35°,加锡10%,硬度即可高至100°,加锡越多,硬度越高。③色泽变化。随着锡的增加,合金的颜色也从微红、橙、黄到淡黄色,当锡的比例占到30%至40%时,变为灰白色,出土的铜锡合金文物,因年代久远表面有暗绿铜锈。④铸造性能好。纯铜液粘性大,冷却时吸收气体,而青铜液流动顺畅,在凝固时还略有扩张,填充性好。 云南早期青铜器铜锡比例较为混乱,做不到根据所铸器物的性质来决定铜锡比例,到了后期,就能基本上把握器物硬度与锡的含量关系了。中原关于铜锡的比例与器物硬度的关系有六齐之说,即锡占16.7%者,是钟鼎的器质;锡占20%者,是斧斤的器质;锡占25%者,是戈戟的器质;锡占33.3%者,是利刃的器质;锡占40%者,可做削杀矢;铜锡各半者,可做鉴燧。晋宁石寨山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中,铜器皿的锡占15.07%,铜剑的锡占20.07%,与六齐之说基本相符,而铜镯、铜钏一类器物,含锡量则略多于6%,即有良好的延展性又有硬度。现代科学已证明含锡量超过6%的青铜器强度硬度随锡量上升而上升,但延展性却逐渐变差,而低于6%,则延展性能保持良好,硬度随含锡量的减少而降低。 当然,在2000多年前的青铜铸造业中,上述关系的掌握,只能更多地借助于经验,而根据对出土青铜器的分析,说明这些经验也已经很丰富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