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禽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39 五禽戏

后汉华陀创作的健身之术,以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动作而得名。华陀精于医术,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体腰,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然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华陀之论,道尽体育基本原理,其戏原稿亡佚,以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收录的《五禽戏诀》为最早的记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五禽戏”流传至今,经后人增益修补,在健身医疗上起到重要作用。

五禽戏

古代体育锻炼方法之一。因模仿五种动物(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而得名。《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五禽戏系华佗所传,具有“除疾,兼利蹏足,以当导引” 的作用。后世以五禽戏为名的锻炼方法甚多,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但其模仿动物动作这一形式不变。今多将其归于古代导引法之一。

五禽戏Wuqinxi

又称华佗五禽戏、五禽气功、百步汗操等。是我国古人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形象、神态而创编的一种形神兼备的健身方法。五禽戏历史悠久, 西汉时代就出现了模仿动物形态和以动物命名的导引术式。《淮南子·精神训》 中就有“熊经”、“鸟伸”、“虎顾”等记载。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继承前人的理论和导引术的基础上, 创编了套路形式的五禽戏。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五禽戏出现了许多种类和流派,动作难易不一,要领也有各自的特色,但共同的特点是把医理寓于“仿生戏”中,使人在模仿动物的过程中集中精神,活动筋骨,达到康复、保健、愉悦身心的目的。在模仿五种动物生活形象中,主要体现虎的威猛、鹿的轻捷、猿的灵巧、熊的浑厚、鹤的轻盈等。练习五禽戏要求形(动作)和神(精神)都要与所模仿的动物相似。当学会了动作后,特别要求在精神上“入戏”,即模仿哪种动物、模仿其什么行为,就要想象自己真的是那种动物,真的在那样做。这样才能收到五禽戏的锻炼效果。

五禽戏

中国传统健身术。东汉名医华佗所创。模拟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的神态和动作,故名。流派较多,典型动作为虎寻食、鹿奔驰、熊撼运、猿摘果、鹤飞翔。


五禽戏

古代的一种医疗体操。为后汉末医学家华佗所创。它是以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动作和姿态进行肢体活动,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增强体质,防治疾病。

五禽戏

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形态的一种古代导引术。它是后汉华佗遵循前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的思想创编而成的。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他的弟子吴普照着做了,“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五禽戏在长期的流传和发展中,产生了多种练习套路,最早记录此功法见《后汉书·方技传》,而具体记有练习方法的则以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的《养性延命录》为先。到了清代五禽戏又增添了文字,使之更为具体。其功法的特点是内外结合,动静相兼,刚柔并济,神形合一。动作简单易学,久而练之可有效地锻炼人体的精、气、神,从而达到显著的健身效果。
❶虎势戏:深吸一口气,轻轻闭住。双手握拳前下伸,头略低,如虎发威;两手再轻轻提起,如提千斤,莫呼气,缓直身而立;同时吞气入腹,使神气上下鼓荡,可觉腹内有鸣响。如此连续做7次。此法可使全身气脉调和,精神爽快,驱病健体。(图2—4—119—
❶)
❷熊势戏:深吸一口气,轻轻闭住。双手握拳,侧身而立(不要塌腰),左右摆开双脚,前后立定,两胁舒松,气息鼓荡,并使气归于两旁,骨节响动。左右对称练3~5次。此法有长腰力、消淤肿、舒筋骨及安神养血之功效。(图2—4—119—
❷)
❸鹿势戏:深吸一口气,轻轻闭住呼吸。双手握拳平端,平身缩肩而立,脚尖着地,以脚跟连起脊柱,上下颤抖,使全身都随之振动;并微低头(如鹿转头顾尾)。每日做1~3次。久习之,可除胁间瘀气。(图2—4—119—
❸)
❹猿势戏:深吸一口气,轻轻闭住。一手在体前环抱(如猿爬树),一只手如捻果,一只脚虚点地似抬起,一只脚转拧,使身体转向后侧,凝神运气,调匀呼吸,保持此式不动,至微出汗为止。此功法有通上下,固腰脊之效。(图2—4—119—
❹)
❺鸟势戏:两手在头上方相搭握,闭住呼吸,躬身向前,尾闾略起,如翩翩欲飞,头稍扬起,神意饱满。此法有益五脏气,调六腹,保养元气之功效。(图2—4—119—
❺)以上功法练习时要注意循序渐进,老年人及体弱或初学者,每次可练一戏或只练某两戏,逐渐增加运动量。


图2—4—119 五禽戏

五禽戏wuqinxi

民间健身功法。流传于兴平等地。原是汉代名医华陀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禽兽的动作而创编,原法失传,后世流传的五禽戏气功皆托名而编。定居兴平市的程宏儒师傅,幼年在湖南时从山东人秦忠仁、安徽人李大雨那里学来,整套动作形象生动,紧密结合中医经络、脏腑学说,治好了不少慢性病。全套72个动作,既可单练,也可自由组合,确属华佗流派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受到陕西省体委和陕西中医学院的重视,其表演套路已被制作成录像带,供后人观摩学习。

五禽戏

东汉名医华佗创编的一种健身术,是一种保健医疗体操。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知道仿效鸟兽动作以舒筋活血,健身治病。到了汉代,华佗总结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创编了成套的五禽戏。这套体操有多种类型的动作,作用各不相同。虎势以壮筋骨,鹿势以益腰肾,猿势以开心胸,熊势以强脾胃,鹤势以调吸呼。五禽戏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应作到心静体松,动静相兼,刚柔相济,以意引气,气贯全身,以气养神,精足气通,气足生精。练习时,神态要模仿得逼真,如模仿虎的威猛、鹿的回首、猿的敏捷、熊的浑厚、鹳的翘立等。全戏要贯穿单腿负重、步分虚实、躬身前追,腰为立轴,把强腰固肾放在首位。五禽戏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五行、脏象、气血、经络等学说来解释作用的。常练五禽戏可以收到促进新陈代谢、活血化瘀、去邪扶正、健身益寿的功效,故流传至今而不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6: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