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戴震的教育主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戴震的教育主张

分类:【传统文化】

戴震(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戴震10岁始能言,但读书后便能日诵千言,并有对学问求根究底的精神。18岁时在南丰教授学童,20岁回归故里,以平时所学求教于当时的名学者江永。自20岁起,戴震开始研究算术,著有《筹算》一书,并在此后每一至二年即出一种。32岁时入京城,与当时名人王鸣盛、钱大昕等人交往并受其赞扬,一时声名大振。从此戴震一面研究实学,撰写著作,一面教书,成为当时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他的学生王念孙后来也成为清代汉学的大家。戴震47岁举于乡,后来曾多次参加会试。50岁时,戴震主讲浙江金华书院。第二年,清廷在北京开四库馆,戴震应诏充纂修官,在四五年内作了许多校勘考订工作。55岁病逝于京寓。

在教育上,戴震根据《中庸》的“修道之为教”来说明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修道”即修人伦日用实事之道,使行之无失而合于“仁”、“义”、“礼”。他把学习比喻成人生饮食,认为不可一日忽缺。他说:“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食以养其生,充之使长;学以养其良,充之至于贤人圣人,其故一也。”在学习方法上,戴震特别重视启发心智,开通愚昧,增益德行,贵在使学生自求自得。他还认为,“天下古今之人,其大患私与蔽二端而己”。而去“私”在“寡欲”,解蔽则在“求学”。强调了人在一生中求学的重要意义。他主张“学贵精不贵博”,指出:“吾之学,不务博也,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他批评宋儒未知语义之前,不识原委隐曲,就以己意妄断是非是“未之知”、“未能能”,并进一步阐述实事求是的学习方法。戴震一生著述甚丰,曾著有《原善》、《原象》、《筹算》、《六书论》、《考工记图注》、《转语》、《尔雅文字考》、《屈原赋注》、《金山志》、《尚书今文古文考》、《春秋改元即位考》、《声韵考》、《孟子字义疏证》、《直隶河渠书》、《汾州府志》、《万言疏证》、《声类表》等。此外,他还在四库馆校订了《九章算术》、《水经注》等大量图书,是清代学术界最为多产的学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