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打夯砌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打夯砌墙

分类:【中国民俗】

打夯,是将房屋墙基地夯实,民间对此要求极为严格。首先要用扦探检查地下有无石头。民间认为房屋下埋石头是不吉利的,故要先将宅基下残存的碎石刨捡出。然后,主家和领工在宅地上画出所盖房屋的边线,粗夯地基。之后,在边上挖一条槽,俗称“挑槽”,槽挖好后再一层一层地填土夯实。这时主家要在房屋的四至(即4个边角)处布下厌胜钱。此物是人们用以求吉避灾的物品。普通家庭用铜钱,富户人家有用银锞,以双数为吉,凡此种种,都谓之“金钱窝”,以此祈求家族或家庭财源茂盛,人丁兴旺,避灾趋吉。

还有一种是下镇物,这是带有诅咒等巫术意义的,多由工匠所为,通常是用纸剪成牛头马面人身的剪影埋于地基下。这种情形多是由于主家对工匠招待不好,关系极僵时工匠对主家施行报复的一种手段。

打地基的工具有石夯和木夯两种。木夯通常是由两个人操作,每人抓一个夯把,一起用力将夯抬高,放下,利用夯落下的惯性砸实地基。在离地表1尺左右时便可开始用砖砌,目的是使地基更坚固,防雨水浸坏。由于天津近海,且地下水位高,地基均属碱基,为防潮及防止返碱,人们还要在地基下放椿木或苇子,形成1寸左右的隔水层,然后再在上面砌砖垒墙。

民间出现大批砖瓦房是清朝初年。那时使用的是青砖,价格十分昂贵,故房屋的前檐墙只在窗台以下用砖砌,窗台以上则用木板装饰。还有的人家为节约用砖,砌墙时只在里、外两面用整砖,中间则夹碎砖头,俗称“马槽间”。普通市民家庭多用土坯建造房屋。那些离城区稍远的村庄,无论主人多么富有,多有权有势,不管是三合院、四合院,其住房均为土坯外抹草泥的墙,顶子使用苇把代替椽子和木板,两山及后檐墙用苇梢或高粱秸作贴附层,以防雨水冲刷墙面。旧时天津水大,常发生水灾,若被淹后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晾干房屋内的地面和墙壁。因此,土坯房被淹后,常推倒重盖,解决了潮的问题。至于蓟县山区的居民住房则多利用其石料便于开采之利,将房屋四面墙体均以条石或毛石砌筑,墙心则垒土坯。

无论使用什么建筑材料,在砌墙过程中,泥瓦匠和木匠都要密切配合,泥瓦匠还要熟知一些木工常识,以便于门窗的安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