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三节 农村文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第三节 农村文化


第三节 农村文化


第三节 农村文化

浙江素称“文物之邦”,民俗民风多姿多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遵循“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为繁荣农村文化做了许多工作,农村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三节 农村文化

甘肃农村文化是同甘肃农牧业生产同步产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只是进入当代社会后,把过去的那种完全自发的文化行为不断演变成了有意识、有引导、有计划的国家职能行为或集体意识行为与群众自发行为相结合的态势, 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智力投资,是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一项宏大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并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向前发展和提高。
甘肃农村文化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居住民族的不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现象呈现千姿百态,风格各异,造就出了不同地方和不同民族曲折复杂的文化发展历史,构成了甘肃农村文化的显著特征。在新中国成立前,只有陇东革命根据地的农村,从30年代就把农村文化当成革命的一种武器,起着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组织群众、调动群众的作用。从那时起,甘肃历史上首次在农村建立冬学、识字班、宣传队、演剧队、秧歌队等群众业余文化组织,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宣传活动,号召群众创作革命戏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节目,健康的民间故事和诗歌、小说、散文、美术作品,开展读报读书活动,建立黑板报、宣传栏和时事广播宣讲, 把革命根据地的农村天地搞得热气腾腾, 农村文化破天荒地被纳入共产党的革命意识和革命行为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文化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积极热情地给予扶持,使其与社会经济同步并进,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历史成就。1981年和1983年党中央明确指示抓好农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从“六五”计划开始提出了县县要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要有文化站的奋斗目标。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使农村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三节 农村文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