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打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打醮

分类:【地域文化】

壮族的宗教活动。凡庙、寺、庵、祠、社坛、土地坛、架桥等都有打醮。有产业定期祀典,也有信男信女乐捐集资开坛打醮。道场亦分道(教)、经(佛)、师(公)三教不同。有三、五、七昼夜不等。道公人数视道场大小、时间长短而定,少则十余人,多则二三十人。佛教食素(法场结束大宴食荤),道、师教食荤。凡修醮,信男女以捐资多者为醮主,称之功德最大,申奏名居首位。多是有钱人当醮主。有的寺庙修醮又与抢花炮结合在 一起。因而既是宗教活动,又是娱乐活动。

仫佬族村寨过去为驱邪消灾、保佑平安所举办的一种法事活动。打醮分清醮、平安醮和目连醮3种。往往在地方上出现灾祸疾病等不祥之事时举行。通常情况下,每3年或5年村寨要打一次平安醮,以求人畜平安。打醮由群众捐资,地方首事们筹办,进行3天至5天,请3至5名法师主持。3种打醮的内容和形式无多大区别,唱词也基本相同。主要程序都有安坛、迎圣、发关文、申表、树幡、安厨、放水灯、出榜文、早朝、午朝、晚朝、串三门、安龙、消灾、诵经等。打醮期间,家家包粽粑,宴亲友,观法事,热闹异常。

其法不知起源何时,早期是民间道教通过祭祀超度亡魂的仪式,后来演化为法师的一种巫师行为。民间认为,有些人的死亡是与恶鬼作祟有关,或者是由他(她)的罪孽造成的,为驱逐恶鬼,或消除死者的罪孽,便给神佛许愿打醮。民间俗称打醮为“做醮”,个别地方亦称“做道场”。打醮时要设醮堂,法师先招来亡魂,让其安位。然后由师公请神、接神,引神到坛就位。接着进行祭献,敲鱼鼓诵经。大多数醮堂设在村外田野空地。一般是在喜神位设祭坛。坛之四角配青龙(左)、白虎(右)、朱雀(前)、玄武(后)。坛中立一旗杆,上挂彩色神幡。坛下摆五色纸马。坛上置一长桌,立各路神主。无论醮堂设置在家里或在村田,也无论请多少神

安位,作为做醮的家庭,必须先举行安宅神仪式。最要紧的是注意冲犯土神。为防止意外,法师先把土神安置好。方法是找到中宫戊巳土所在位置,用瓶装五谷粮食,名曰“宝瓶”,在砖上画符,朱砂一包,将砖连同“宝瓶”一起埋入中宫。与此同时,在宅内四角采土装入瓶内,一并献于中宫。并在中宫行三拜九叩礼,献三牲供品。然后读祭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