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扬州名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扬州名园

分类:【地域文化】

扬州是我国古城之一,隋唐时代为江南第一城。“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彦‘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邗沟”至末口(江苏淮安),筑邗城。隋朝开凿运河时,在“邗沟”的故道上开“山阳渎”引淮水入长江。扬州位于运河与长江的交会处,成为交通的转运的枢纽。隋大业元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看琼花是民间传说与演义,当时也没有琼花这个名称,琼花之名宋初才开始出现在文人笔下,隋炀帝当然看不到那朵“琼花”了。据史记载,隋炀帝到扬州来是为了享乐,他在扬州大造龙舟,广建宫室,著名的有江都宫、显福宫、临江宫,又名扬子宫。这些宫殿复道重楼,风轩水榭,幽房曲室,千门万牖,误入者,终日不能出。唐李商隐有首咏隋宫的诗云:“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在修建隋宫时,隋炀帝从北方召来众多工匠,同江南工匠一起参与,扬州宫室可以说是同园林相结合的,故扬州园林建筑兼有南北之长的特点。隋宫到唐代改作佛寺,如唐禅智寺就是隋朝的行宫。

到了唐代,扬州“盛极”,在“春风十里扬州路”上,“扬州侨寄衣冠及工商等,多侵衢造宅”(《旧唐书?杜亚传》),其中园林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大药商裴谌在扬州二十四桥之一的青园桥东建造一座“楼台重复花木鲜秀”极为壮观的樱桃园住宅。至唐末,扬州因受兵燹之祸,众多园林被毁。

进入宋、元时期,扬州地处江淮,战事频繁加之运河阻塞,失去了昔日之繁华景象,故园林修筑较少,记载的仅有宋“万花园”,元有“崔伯亭园”等处。

到了明代,随着河道的疏浚,水运力量加大,商客增多,园林也有较大的增加。著名的有影园、休园、嘉树园等。

清代,扬州园林建筑增多,清初有卫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南园、冶春园、筱园和郑御史园八大名园。到乾隆时,颇具规模的园林数以百计。“增假山而作陇,家家住青翠城?;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扬州画舫录》)扬州的园林,在历史的变革中,有的毁于天灾,有的焚于人祸,还有的属于自行败落。不少名园,现在只能在《扬州画舫录》一类历籍中去找了。

扬州现有的园林,有个园、寄啸山庄、后冶春园、西园等处。

个园建于清嘉兴、道光年间,是当时大盐商、两淮盐总黄应泰的私人园林。黄应泰别号个园,园内又多种修竹,竹叶形状似“个”字而取名“个园”。园中叠石精巧,气势深宏而著称。西园建于清乾隆年间。园中开阔而粗犷,有深山大泽的气势,这在扬州园林中是独具一格的。西园建在蜀冈之上。四周丘陵起伏,园里有一大清池,池中游鱼可数。池西北翠竹森森,古木萧萧,池南假山叠叠,奇奇嶙嶙,碑亭藏于其中。最著名的“天下第五泉”就在其中。

扬州除了名园之外,还有一个景色秀美的公共园林“瘦西湖”。瘦西湖原名保障河,自唐代以来,因城址的屡屡变迁,随之由人工开凿的河道纵横交错,逐渐成为一个风景区。不过在清代以前,人们虽然沿河两侧修建了不少园林,但主要的还是以自然景观为胜。保障河改称“瘦西湖”的原因,据史记载“瘦西湖”三字见于清乾隆时诗人汪沆咏扬州保障河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杭州西湖在南宋时“……大贾豪民,买笑千金,呼卢百万……日麋金钱,靡有纪极,故杭州有‘销金锅儿’之号。”

在汪沆的眼中,乾隆时的保障河,“日日春风斗酒卮,家家桃李斗芳姿”与昔日“买笑千金”的西湖,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发出了“也是销金一锅子”的感叹。自此以后瘦西湖之名便逐渐地取代了“保障河”之名了。

在江南,除苏州、杭州、扬州外,上海的豫园、无锡的梅园和寄畅园,绍兴的沈园、吴江的退思园、南京的莫愁湖等等。这些园林亭台楼阁,叠石凿池,栽花植桂,虽为人作,宛自天成,故赢得“江南园林甲天下”的美誉。

江南园林,大多原为贵族的私人别墅,故占地均不多,小巧古朴而著称。在布局上,大都十分注重主体建筑与中心轴的安排,如拙政园以远香堂为主中,轴线非常清晰。江南大江大湖比比皆是,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园林的建筑都因地制宜,与水相连,十之八九均依水临池。有水必有桥,桥在江南园林中是极为突出的。再就是石,江南园林中,无处不见石。有泉石、石山。石与山的关系,在江南园林中最为精巧。一石可成山,叠石也成山,如狮子林由石造成的假山最为典型。因假山的堆叠,上山高眺,下山盘旋,入洞奇丽,给人一种换步移景,处处新奇之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