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扬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扬琴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击弦乐器。琴体为木质梯形的扁方共鸣箱,两侧安装弦轴弦钉,张钢丝弦及金属缠丝,弦下设排数与档数不等的琴马,音域达3―4个八度。演奏时双手持琴竹敲击琴弦发音。 扬琴的前身原为波斯、阿拉伯一带流行的古击弦乐器,约于明代晚期传入我国。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扬琴仅有一个半八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与乐器制造家研制出多种形制的扬琴,不仅扩大了音域,也增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采用合理的音位排列,便于转调和演奏半音,并装置有活动山口和止音器等,从而使这一传统乐器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 中国扬琴作为世界扬琴类乐器的一个分支,无论是乐器制造还是演奏特点,都印有鲜明的中国烙印。同时,它也注重广泛吸收其它中外乐器的演奏特点,使自身日臻完善。现不仅常用于独奏、伴奏,还在民族乐队中起核心作用。其主要技法有单音、轮音、双音、琶音、拨弦、浪竹、颤竹、滑颤等。 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扇面琴”、“蝴蝶琴”等。扬琴的前身是流行于波斯、伊拉克等国的萨泰里琴。明朝末年传入中国,最初流传在广东沿海地区。后渐渐在中原和各地普及,被广泛用于为戏曲和曲艺伴奏,如粤剧、潮剧、汉剧、沪剧等剧种,山东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场、云南扬琴等曲艺形式,都是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另外在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地方音乐中,扬琴也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其主要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和琴弦等组成。共鸣箱扁平,上面张琴弦138根,用两支竹签击弦发音。音色清脆、明亮。种类主要有八音、十音、十二音小扬琴、变音扬琴、筝扬琴和全律活马大扬琴等。 扬琴因演唱时以扬琴伴奏为主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即在成渝两地流传,是一种坐唱形式。既可唱折子戏,又可唱整本“大幕戏”。唱白将叙事、抒情与情节融为一体,层次分明地表现剧情和人物。演员与乐员合二为一,既是演唱者,又是操扬琴、鼓板、小胡琴、碗碗琴、三弦等乐器的乐员。分生、旦、净、末、丑5个行当。 扬琴剧本文学性强,造诣很高,音韵铿锵,词藻清丽,情节曲折,结构紧凑,雅俗共赏。现存剧本200多册,以黄吉安先生的“黄本”声誉为最。 唱腔曲牌分正调与月调两类。正调属板腔体,节拍分七眼板、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快一字”、“夺子”、“背工”、“襄阳夺子”等。正调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对比变化大,能演唱剧情比较复杂、人物比较多的剧目;月调的曲牌分〔月头〕、〔月尾〕、〔半边月〕、〔夺子〕、〔背工〕等20多支,其旋律优美、节奏平和,适合演情节比较简单、人物比较少的剧目。演唱时常以“一字腔”为基础,板式由“慢一字”转“快一字”再转为“二流”、“三板”……最后常以“一领众和”的“大腔”,把全剧推向高潮,全剧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