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抗战胜利之后的服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抗战胜利之后的服饰分类:【中国民俗】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人民以欢欣鼓舞的心情庆祝回归祖国。但是政权的交替,造成了一时政局的不稳定和社会的动荡不安。经济方面因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而出现衰退。然而即使物质条件严重缺乏,许多妇女仍然拿出嫁妆衣服改成旗袍,以表示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1949年大陆解放,国民党退守台湾,随之进入台湾的大陆人多达150万以上。人口结构比例的变化,也影响了台湾男女服饰的变化。男性除了西装之外,还有长袍马褂、中山装以及国民党的军服;女性服饰旗袍再度盛行。西服与中式旗袍成为当时台湾服饰的主流。1950年,国民党政府为摆脱政治和经济的困境,开展“布衣布鞋”运动,首先由公务员开始实行,并且扩展到中学生,规定中学男生蓄发不超过三分,女生留发长不过耳际。1951年又制定《山地人民生活改进办法》,此办法推行之后,台湾少数民族的穿着,特别是青年和中年人,与一般汉民的穿着渐趋一致,其传统服饰只有在庆典活动时才出现,服饰的款式也有所改良。 1960年后,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纺织业和成衣业的发展,西式服饰的传入,台湾的服饰逐渐趋向西方模式。女性的穿着如象征年轻、活泼的迷你裙,风行一时。继此之后,1970年―1973年喇叭裤成为男女时装的亮点,而墨镜则成为女孩子流行的配饰。旗袍虽仍是女性服饰的主流,但长度也缩短至膝盖,款式也有所改良,更显出女性的曲线美。长发、烫发是当时女性流行的发式。西服仍是男性服饰的主流,但经过改良而出现的“青年装”,因其简单方便,不必打结领带,适应台湾严暑酷热的气候,穿着舒适、清爽,所以盛行一时。台湾当局宣布“解严”之后,社会开放,出外观光者渐多,而服饰受西方影响也更快,款式几乎一年一变。以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夏季女装为例:1997年夏季女装的流行特色是裸露双肩、倾斜领口显露乳沟线,以表现性感美。鞋子仍流行凉鞋,露脚趾,涂上色彩强烈的指甲油,还流行木屐、厚底鞋和夸张的大头厚底鞋。发型以各色染发为时髦,造型则流行“妹妹头”和“爆炸米粉头”。配饰流行戴运动型手表,眉毛修成细眉,在脸上、颈部、手臂、手背文身贴纸。1998年夏季更风行低胸、露背,更强调性感美。流行运动休闲服,五分裤、七分裤。鞋子的款式更多,夹脚式的凉鞋最具特色。染发相当普及,还出现满头怪异颜色的头发。配饰、装饰流行斜背式的书包,指甲油色彩比以前有更多的变化。1999年夏季服饰流行“哈日风”和“HipHop”,抽须牛仔裤和牛仔裙成为时尚,还流行五分裤、七分裤管开衩。鞋子出现鞋头向前翘的造型。发型出现了“黑人辫子发型”等。时尚变化空前加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