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拜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拜伦分类:【文化精萃】 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10岁继承爵位。求学于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学生时代开始写诗。诗集《闲暇的时刻》和《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一诗初步显示了他的才能。1809年大学毕业后在英国上议院获世袭议员席位。同年游历南欧各国。1811年回国。结合游历写出《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前两章,风靡全国。诗人自称“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1812年在国会第一次演讲,支持民主派,为机器破坏者路德党人辩护,谴责英国政府的血腥镇压。1813―1816年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海盗》、《莱拉》等,这些作品的中心人物是“拜伦式的英雄”。他诗歌中的反叛精神和自由精神激怒了英国统治者。1816年,上层人士借口他与妻子的离婚对他进行污蔑。同年拜伦被迫出国,在瑞士结识雪莱。雪莱的乐观情绪影响了他,在一段时间内写出了一些反映革命的短诗。1816年秋到意大利,成为烧炭党地方组织领导人之一。这期间写成诗剧《曼弗雷德》和神秘剧《该隐》,讽刺诗《审判的幻景》以及未完成的长篇叙事诗《唐璜》。1823年,拜伦停止《唐璜》的写作,赶赴希腊,投入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压迫的斗争,成为希腊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他自己出钱买军火、装备志愿军。由于劳累,一病不起,最后死于希腊军中。拜伦的诗路广,几乎每种诗体都有佳作。他长于讽刺,善于夹叙夹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