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19 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和多样性统一的概念。《尚书·洪范》: “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国语·郑语》:“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元素。春秋战国时,产生了五行相生相胜的思想。《孙子·虚实》: “五行无常胜”。此外还有“水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的观点。亦指五行为仁、义、礼、智、信。最早由荀子提出,其《非十二子》谓: “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惊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五行

我国古典哲理之一。古人把具有清凉、洁净、肃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归为金,把具有生发、柔合、曲直、舒展等特性的事物归为木,把具有寒湿、下行、滋润等特性的事物归为水,把具有炎上、阳热、生腾等特性的事物归为火,把具有长养、生化、受纳、变化等特性的事物归为土。把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并以此对事物进行归类。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或现象其内部均包括五行的属性。其各行之间的关系为:❶五行生克。每行均有生与被生、克与被克的特性。其相生关系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以此往复。其相克关系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以此往复。事物或现象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各行之间在一定限度内的相生相克来维持内部相对平衡的。
❷互行乘侮。乘为过度相生。侮为反克。是事物或现象中五行系统的反常现象,致使其出现不平衡状态。
五行是气功和传统武术的理论基础之一。气功中运用五行的归类和变化规律,来认识和区分人体内部各系统、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认识外界不同事物的特性,以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对应关系。传统武术中多用五行的归类和变化规律,来认识和区分不同种类动作的攻防性质和关系。

五行

五种民生必须品的统称。即金、木、水、火、土。《尚书·洪范》: “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周秉钧注:“行,用也。五行,金、木、水、火、土为人所用也。《尚书大传》 曰: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 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国语》 曰: ‘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 五者皆人民生活之本,人君宜善于利用。”

五行

原系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总称。中国古代思想家或用此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事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统一。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多用于古代天文、历数和医学,至今仍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五行学说是以五行归类的方法及五行之间生克乘侮、亢害承制的规律,具体地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五行归类可广泛地用于自然界和人体。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化、五气、五色、五味、五音等,人体的五脏、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五液等,都可用五行归类并将其各类属联系起来。例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及其类属也因此与五行的特性联系起来。例如土性敦厚,能生化万物,脾能运化水谷精微,营养脏腑肢骸,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与土的特性相联属。五行亦可表述事物之间的联系,其具体法则是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五行相生是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古代常用“母”、“子”来类比这种相生关系; 相克是指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克胜和制约作用(见“五行生克图”)。五行之间的生克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必要条件。就自然界五行类属事物而言,通过生克保持生态平衡,人体的五行类属事物则通过生克维持生理平衡。五行生克的规律是“比相生,间相胜”。即五行以木、火、土、金、水为序首尾相连,其相邻的各行为相生关系,相间的各行之间为相克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就是说,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我生、生我和我克、克我四种关系。五行生克关系遭破坏后可出现乘、侮,这是反常现象。乘,有乘虚相侵的意思;侮,有恃强侮弱的意思。例如“木”过于亢盛,则可超常地克制土(木乘土),同时可反过来克金(木侮金)。这些生克乘侮法则也同样用于中医理论。以五脏正常生理为例,木 (肝) 生火 (心),即肝脏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火(心)生土 (脾),即心主血脉,血能营脾,脾才能正常地运化水谷,生血统血;土(脾)生金(肺),脾能益气,运化精微物质,上输于肺,肺才能发挥主气功能; 金(肺) 生水 (肾),即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的功能正常发挥; 水 (肾) 生木 (肝),说明肾精可以化生肝血。五脏相克也是保证脏腑正常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例如水克火,即肾水充足,可以有效地防止心火过于亢烈。五脏之间就是通过相生、相克来保持生理联系和动态平衡。这一平衡出现失调,就会产生疾病。例如水不涵木,即肾水亏虚,不能滋养肝木,临床病状会有肾水不足的病症(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等),同时也会累及肝,使肝血不足,出现眩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在诊断治疗方面,通过观察所得症状,与其五行属性相联系,用以诊断病源。在治疗上则充分运用五行生克关系,抑强扶弱,使之恢复平衡。中医的五行学说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排列,它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客观地采用五行作为说理工具之一。目前,像滋水涵木、益火培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等,都是千百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疗大法。

五行生克图

五行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以五行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并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尚书·洪范》、《国语·郑语》保存的资料表明,西周初年人们就认识到这五种物质“杂”以生成百物。战国时五行说颇流行,有五行之间相生相胜,即互相促进、互相排斥的原理。后来被唯心主义思想家神秘化,但其合理因素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2)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唐人杨惊注《荀子·非十二子》指出五行即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后人亦称为五伦。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最先见于《尚书》,是“洪范九畴”之一。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中国古代思想家常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以后又依五种物质的某些特性而产生了“五行相生”“五行相胜”的学说,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由“五行”引申出“五事”、“八政”、“五纪”,又联系于“四时”、“五方”,在医学上则联系于“五脏”“六腑”等,因而它在传统的思想文化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具体的理论学说虽多有神秘化的倾向,但仍不乏合理之处,在中国医学中至今仍有一定的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