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方楼分类:【中国民俗】 方形土楼一般简称“方楼”,闽西俗称“四方楼”,闽南称“四角楼”,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方形土楼形态多样,有“口”字形、“回”字形、“目”字形等多种。闽西最著名的方形土楼群在龙岩适中村,当地目前仅三层以上的大土楼仍存242座。适中村明代的方形土楼大都外表简单,屋脊平檐,楼门单一,天井空旷,每层设房16间。清中叶所建的则讲究质量和美观,主楼多为扁方形,前后两端各有六房一厅,左右两侧各有四房一厅或一梯道,主楼厅16个,房间多达80间,每间面积为12平方米。适中村的这些土楼群中,善成楼占地面积最大,达15亩;和致楼主楼结构最宽,横竖各四落,9门18厅,一门一条巷;典常楼装饰工艺最精,叠档飞檐,画廊雕栋;和春楼则以多厅、多样、多窗著称。 闽西地区规模最大、主楼最高的方楼是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永定遗经楼。其主体建筑为并列的三座五层楼,高17米,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再前面又同与主楼平行的四层中厅楼紧紧相接,构成一个大的“口”字形,气势雄伟。大“口”字形之内的主楼前面是大厅,两边连着仓库,仓库前端又与横廊连接而成一个小“口”字,这样就形成一个“回”字形的整体造型。“回”字外墙的四边各长76米,呈正方形。全楼周长136米,宽76米,占地总面积达10336平方米。永定县湖雷乡的馥馨楼,是闽西地区年代最早的方楼,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为唐五代时期首批进入闽西的客家先祖所建。早期由林、易、周、章四姓合建,各据一角,楼内居民已传至27代。楼周有约4米宽的壕沟,设吊桥。永定古竹乡的五实楼,是方楼结构中的特殊类型,其走廊设计在夹墙之中,不但节省很多木料,同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