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易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易传

分类:【传统文化】

《周易》组成部分,即与《经》相对之《传》。包括《彖tuàn》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7部分共10篇,是儒家学者对《周易》的解释,对《经》有辅助作用,故又称《十翼》。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引《系辞》称《易大传》(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故后人遂称《十翼》为《周易大传》。相传为孔子所传,据研究大致为战国至秦汉时人先后撰成。《易传》继承了《易经》朴素辩证法并有发展。提出“穷(穷极)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为事物发展到极点则转化,转化之后遂入正常局面。其追求变革更新为古代朴素辩证法之明显进步。然又以为《周易》包括宇宙各种法则,世界似按其法则而变化,则陷入形而上学窠臼。

亦称《易大传》或《周易大传》。是《周易》的传文部分,也是对于《周易》经文的最古的注解与说明。“传”乃转述的意思,汉以前注书,多题曰“传”。内容计7种,10篇;即《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和《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亦合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近人多以为是战国时代的作品。它以解“经”为表现形式;《彖》辞解说卦义,《象》辞解说爻义,《系辞》说明全书义理,《文言》专释《乾》《坤》两卦,《说卦》着重阐释八卦之卦形与卦象,《序卦》序列六十四卦之相承,《杂卦》则杂举众卦,错综其义。而《易传》的实际内容,则阐释了它自身特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天道变化的一般规律。它认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明确肯定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它“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上》),通过对客观现实物象变化的观察,来寻找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它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事物对立之双方既生于一体,而又相互斗争。“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而“刚柔相推”,则“变在其中矣”。由阴阳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发展。适应于客观的变化,人们也必须“待时而动”,君子要“自强不息”。这些明朗的哲学观点,应该说都超越了“经”文的实际内函。今存《易传》亦多与《易经》合刊。(参见“周易”)近人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影响较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