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昭君墓上草青青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昭君墓上草青青

分类:【风俗文化】

我国蒙汉人民群众都有祭奠昭君墓的习俗,在人们中还经久不忘地流传着“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姓王,名嫱,西汉时湖北秭归(今兴山)人。本是汉元帝宫人,但是“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款塞入朝,请求和亲,愿娶汉氏以自妻。昭君得知,通过“掖庭令”,表示自愿请行出塞,充当和亲使者。为纪念这次和亲,汉成帝把这一年改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昭君到塞外,被封为“宁胡阏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后来呼韩邪单于死,昭君请求归汉,汉成帝未允许,并又从胡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颛顼阏氏所生),当时匈奴族有这个风俗,但这个母亲,并非亲生之母,后来王昭君也生儿育女,终老胡地。据说埋葬昭君的墓地,在今内蒙古有十多处,惟今呼和浩特市南郊这座遗址保留下来,在这里的牧民,尊昭君为娘娘,没有生儿育女的牧民,常来昭君墓上乞拜,认为捧回一环土,带回自己家中,就能怀孕生孩子,扎根草原。从这一朴素的愿望而演为求子习俗,今天蒙古族牧民对昭君是尊敬和热爱的。这座昭君墓在历史文献中称之为“青冢”,传说每到秋天草木枯黄的季节,只有昭君墓上的草仍然保持着青色,诗人墨客到此凭吊,“塞外青冢土尚香”。戏剧家编有《昭君出塞》戏剧。以墓上青草而著名,因此“青冢拥黛”便列为旧日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岁月流逝,古冢荒凉,解放前仅存几块石碣耸立墓前的荒草丛中,尤有前来乞子者。

现在,经过多次修葺的昭君墓已辟为游览区,特别是到了夏秋旅游旺季,这里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