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曹植与齐鲁文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曹植与齐鲁文坛

分类:【地域文化】

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的曹氏父子,虽不是齐鲁生人,但在齐鲁地区活动颇多。

首先,曹操是背靠齐鲁起家的。公元184年,31岁的曹操因镇压黄巾起义初立战功,被擢升济南国相(当时济南国治平陵一今济南市东郊,辖十县)。他到任后,鼎力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抑豪强,惩贪吏,使“奸宄逃窜,郡累肃然”。公元191年,曹操于东郡(今河南濮阳)败黄巾白绕部,遂领东郡太守,并将治所迁至东武阳(今山东阳谷县境)。公元192年,黄巾余部攻入兖州。杀任城相。兖州部将迎操至兖,大败义军于寿张,曹遂领兖州牧。继而北上济北(今长清县境),收降义军,号为“青州兵”。后来他靠“青州兵”,挫败吕布等军阀,平定兖州,而入汉都洛阳,挟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自任大将军,封武平侯,把握了东汉帝国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在齐鲁地区的五六年间,曹操既为平定齐鲁做出了贡献,也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曹操一生,“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典论?自叙》),“昼则讲军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金楼子?兴王篇》)创作了大量诗章,且“颇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露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他囊括四海、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其《秋胡行?愿登》有句:“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短歌行》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这种气吞山河、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是与齐鲁文化遗风分不开的。故而他的诗歌创作,为“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的建安文学开风气之先。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儿子。他天生异才,聪明绝伦,“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且能背诵“俳优小说数千言”,深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欲立他为太子,终因曹丕的离间和他本人“任性自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失去了曹操对他的信任。公元220年,曹丕继位。曹丕忌妒曹植的才华,借故杀掉了曹植的好友丁仪、丁?,并遣曹植及诸侯赴封国居住。曹植在父亲生前,曾先后被封为平原(山东平原县西南50里)侯、临淄(今山东青州市)侯,但因随曹操在左右,从未到封地。兄皇有命,不能不从。曹植离开都城,来到地近沿海的临淄封地。他目睹战乱后疮痍遍地,饿殍盈野的封地,写下了《太山梁甫行》一诗,表达了他对封地人民悲惨境遇的深挚同情。

曹植远离魏都并没能稍定魏文帝曹丕的猜忌之心。为了有效地对曹植进行监视,曹丕打破“王国设谒者,侯国不设谒者”的汉制,派亲信灌均任曹植封地的监国谒者。灌均承曹丕旨意,经常无端挑衅,给曹植罗织罪名。公元221年,曹植在临淄封地生活刚刚一年,便被灌均奏劾,以“醉酒悖慢、劫协使者”的罪名贬爵为安乡(河南晋县)侯,继而改封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侯。公元223年,改立鄄城王,食邑二千五百户。曹植对这种名为王侯,实在缧绁的生活充满了极度的悲愤,愤而为诗文,便留下了“利剑不在手,结友何须多”(《野田黄雀行》)和“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愦愦俗间,不辨伪真。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当墙欲高行》)的佳句,深刻地反映了他对自己生活境遇的不满,对皇兄曹丕的怨怼,以及争取人身和心灵自由的向往。

公元223年5月,曹植与异母兄弟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同在魏都朝会,兄弟聚首,情深谊长。没料想,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的曹彰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这使他惊惧有加,疑虑焦心。朝会之后返程,他本打算与白马王曹彪同行,却为监国谒者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所阻。这更增加了曹植悒郁悲怆的心情。《赠白马王彪》一诗就相当真切地表现了他此时的心情。曹植回到鄄城封地,又徙封为雍丘王(治所在今河南杞县)。

公元225年,魏文帝曹丕卒,曹?继位。这使曹植冷寂灰暗的心境又萌生了一线希望:文帝作古,兄弟争位失和的历史已成往事,他可以为朝廷一展抱负了。为此,他屡屡上书,陈诉政见。然而,曹?对他早有戒心。公元226年,曹?驾幸长安,有谣言说皇帝要死在长安,群臣要拥立曹植。这就更使曹?不敢让曹植出山任事了。公元229年,曹植遭忌,又徙封为东阿王(今山东东阿县),重新回到齐鲁。对这种忠而见疑,有口难辩的处境,曹植实在难以忍受,在《怨歌行》一诗中,他以周公辅佐成王而遭流言的故事表达了希望洗雪冤屈的愿望: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滕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曹植在东阿藩地,与当地人民群众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他爱东阿人,也爱东阿的山水草木。东阿有山曰鱼山,屹立济水之畔。曹植经常携酒登临,纵目遐欢,写赋作诗,以舒悒怀。他希望朝廷能让他终老东阿,死后葬于鱼山之下。然而,连这个并不奢侈的愿望朝廷也不允许。公元232年,他又迁徙到河南淮阳做陈王去了。在《吁嗟篇》中,他对自己这种飘蓬般的命运发出了?楚无奈的牢骚:“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何所依,忽亡而复存”。不久,这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便在无边的悒郁中谢世了。他的后人在他死后总算将他埋葬在东阿的鱼山之下,满足了这位终生失意的杰出诗人最后一个愿望。

曹植一生作诗甚丰,尽管散佚难收,今传仍有80余首。诗体以五言为主,风格是以气驭词,词采华茂。前期诗基调慷慨豪壮,充满了建功立业的理想色彩;后期诗抒写政治失意和内心苦闷,基调慷慨悲凉,尤其感人。后人评其诗为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应当说,这些成就特别是他的后期诗作,除了曹植本人的天才条件外,齐鲁大地和齐鲁人民的滋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