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魏的邺北城和东魏北齐的邺南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曹魏的邺北城和东魏北齐的邺南城分类:【地域文化】 安阳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既有文字记载又有文物可考的都城。在中国七大古都中,由于它开始建都的时间最早,所以有人称它为中国第一古都。自商代盘庚迁都到这里以后,经历了8代12个国王,前后273年。后来,三国时期的曹魏,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和北齐,也都在这里建都,前后共达126年。虽然城址屡有变迁,但都相距不远。考古工作者已在安阳附近的殷墟,发现了商朝的宫殿建筑遗址和贵族墓葬,但至今尚未发现城墙。因而,对商朝时期这个地方的城市情况,一时尚难说得十分具体。现在我们着重叙述的是曹魏和东魏、北齐时期的安阳,当时叫做邺城。 (一)曹魏的邺北城
曹魏时期的邺城与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不在一个城址上。曹魏时期的邺城在北,史称邺北城。东魏和北齐时期的邺城在南,史称邺南城。两城原来都在漳河以南,后因漳河南迁,邺北城遗址现在已到漳河以北去了,在河北省临漳县境内。邺南城遗址在漳河以南,在河南省安阳县境内。 将邺北城作为都城的除曹魏以外,还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和前燕。邺北城主要是在曹魏时期修建起来的,以后几个朝代又进行了一些重修和改建。由于年代久远,文献不足,邺北城在每个朝代的具体情况已经不好细分,现在以曹魏时期为基础,将其他几个朝代的情况结合起来叙述。正如顾炎武在《历代宅京记》中记载邺北城情况时所说,由于“异代改更,历年弥多,是以魏、赵之制,纷然?杂,今总取而志之”。 邺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后赵时,城墙全部以砖包砌,每百步有城楼一座。宫殿门台建筑,都很高大,“层甍峻宇,飞?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去邺六七十里,远望之巍若仙居也”(《历代宅京记》卷十二)。 邺北城共有7个城门。南面三门:正南门叫永阳门,偏东的叫广阳门,偏西的叫凤阳门。东面一门,叫建春门。西面一门,叫金明门。北面二门:偏东的叫广德门,偏西的叫厩门。这七个城门都是曹魏时期所建。后赵时,因建九华宫,所以又将与该宫相对的凤阳门进行重新修建,使它高达25丈,并在上面建造城楼,又在城楼上安置两只铜凤,凤头高一丈六尺,造型奇巧无比。后来城楼发生倾斜,一只铜凤掉进漳河,另一只用铁索绊住。所以当时邺城有歌谣说:“凤阳门楼天一半,上有鸳凤相呼唤,欲去不去铁索绊。” 邺北城的宫城部分,在城市的北部居中。宫城里有文昌殿,它与宫城的端门和大城的正南门永阳门在一条直线上,是天子朝见群臣、会见宾客、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这是皇宫里的主殿,前面有钟楼和鼓楼,庭院里长有许多槐树。曹魏的宫室被焚毁之后,后赵又在文昌殿的旧址上建太武殿,作为朝会正殿,国家宴会、太子即位皆在这里。太武殿基高2丈8尺,东西七十步,南北六十五步,是用济北谷城山的文石砌成的。 太武殿下有地下室,可住卫士500人。 “屋皆漆瓦金铛,银楹金柱,柱亦铸铜为之。珠?玉璧,窗户宛转,尽作云气。”(《历代宅京记》卷12)非常豪华。 曹魏时期,文昌殿为外朝,内朝有听政殿,在文昌殿东。听政殿与宫城司马门和大城广阳门在一条直线上。听政殿前有所政门,听政门与司马门之间有尚书台、御史台、丞相诸曹等衙署。听政殿北是后宫,其中有鸣鹤堂、文石室、楸梓坊、木兰坊等建筑。 宫城西边有铜爵园,园子西部从南往北建有金虎台(后赵时改名金凤台)、铜雀台和冰井台。后赵时期的九华宫就建在铜雀台东北。九华宫中正殿为显阳殿,显阳殿后有九座殿,三座殿一组,共有三组,居住宫嫔万余人于其中,所以总称该宫为九华宫。九华宫北有逍遥楼,南临宫宇,北望漳水,极目游嬉,逍遥自乐。 宫城东边有戚里,是皇亲贵族聚居的地方。在司马门(宫城南面偏东之门)南大街左右,有相国府、御史大夫府及奉常寺、大农寺、少府寺等官府。 邺北城的官署有在皇宫的,有不在皇宫的。不在皇宫的官署,周围并无类似皇城的墙壁,似与民居杂处,这与其他有些朝代不同。今天我们所知邺北城的坊里名称有长寿里、吉阳里、永平里、思忠里等,它们都在宫城之南。 邺北城的水源来自漳河。曹操曾在城西十里,筑漳渠堰,引漳水东入邺北城,经铜雀台下,流入宫中,分南北二沟,夹道东流出城。水在城内,又“枝流裂灌,所在通溉”。(《历代宅京记》卷十二)不但可以用来洒扫、饮用,而且用来灌溉。 总之,邺北城自曹操创基以来,用冀州民力,取上党山林之材修建,其制度之壮丽已于文昌、听政等殿,金虎、铜雀之台,鸣鹤、楸梓之宫这些建筑物上充分体现出来。至后赵石虎统治时期,又盛修宫室,银楹金柱,珠?玉璧,起一桥而费亿万之功,筑一苑而役60人,使邺北城的建筑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东魏北齐的邺南城
邺南城是东魏时建的,在邺北城的南面。高欢因嫌邺北城窄隘残破,派仆射高隆之新筑此城。筑城时,用10万人拆毁北魏洛阳的宫殿,将材料运到这里进行修建。邺南城的建筑规制,都是高隆之制定的。因城市靠近漳河,曾筑长堤防护。又修水渠围绕城郭,以造水碾除。 邺南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共有11个城门。南面三门:偏东的叫启夏门,中间的叫朱明门,偏西的叫厚载门。东面四门:由南向北分别为仁寿门、中阳门、上春门和昭德门。西面四门:由南向北分别为止秋门、西华门、乾门和纳义门。邺南城与原来的邺北城紧挨在一起,邺南城的北门就是用的邺北城的南门。在这些门中,以正南面的朱明门最为壮丽。门上有楼,楼势屈曲,随城起伏。楼上“东西二十四门,朱柱白璧,碧窗朱户,仰宇飞?,五色晃耀”(《历代宅京记》卷十二),比其他诸门皆要雄伟高大。 邺南城的皇宫,位于城市的北部居中,东西460步,南北连后园共900步。皇宫正门叫阊阖门,其前先有端门,再前有止车门。阊阖门“峥嵘耸峙,千云迥出,飞?峻宇,梁楸欹危,绮井隆崇,搏风薄雾,高窗鸟影,晚月留晖,宝铎铿锵,随风合韵。”建筑得非常精巧辉煌。阊阖门上有清都观,“其观两相屈曲,为阁数十间,连阙而上”,上层可坐容千人,下层亦能容数百人。(以上引文见《历代宅京记》卷十二) 皇宫中的正殿是太极殿,在阊阖门北。太极殿周围有120根柱子。殿基高九尺,皆以珉石砌成。门窗以金银为饰,外面画古代忠谏直臣,里面画古代贤哲之士。椽?斗?,尽以沉香木制成,椽端又装以金兽头,每间都缀以五色朱丝网,上与飞?相连,以阻燕雀。外面还涂以胡桃油,光辉夺目。 太极殿北有昭阳殿,也处于宫中建筑物的中轴线上。殿东西各有长廊,廊上置楼,并安长窗,垂朱?,通于内阁。此殿周围有72根柱子,殿基高九尺,皆以文石砌成。门窗全以镂金装饰,栏?皆用沉香木制成,外面画东汉28将,里面画历代孝子顺孙。梁?间雕刻奇禽异兽,或蹲或踞,或奔腾跳跃,往来追逐,竹皆生趣昂然,姿态逼真。昭阳殿东有含光殿,西有凉风殿。这三殿皆以走廊相通,庭院里有流水珍木,布满香草。 昭阳殿后是永巷,巷北有五凤门,门内为后宫,是嫔妃所居之处。后宫分左右二院,其中有修文、偃武二殿,装饰用玉珂八百,大小镜万枚,又以曲镜抱柱,门窗皆用七宝,每当夜色晦暗之时,光亮犹能照见数十步远。后宫又有圣寿堂,堂用玉珂八百、大小镜2万枚进行装修,又作曲镜抱柱,并用丁香末涂壁,胡桃油涂瓦,四面垂挂金铃1万余枚,微风一吹,方圆十来里都能听到响声。圣寿堂北有玳瑁楼,纯用金银装饰,悬五色珠?,挂白玉钩带。 邺南城自东魏迁都这里以后,四民辐凑,闾巷阗溢,全城共有400余坊。然坊名和位置皆不可考了。可考的有东市,在城东古万金渠石桥之北。西市,在城西。东魏太庙,在朱明门内南街之东。大司马府,在端门外街东。御史台,在端门外街西。尚书省及卿寺百司,自令仆而下至二十八曹官署,皆在宫阙之南。 邺南城的建筑规制,都是依据北魏洛阳城和曹魏邺北城而来的。但从高欢建城之后,高洋又进行修饰,过分追求美观,所以它的规模严密于曹魏时期的邺北城,奢侈程度超过后赵时期的邺北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