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定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定国分类:【文化精萃】 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名将。字鸿远、宁宇。陕西绥德人,一说延安(今陕西延安)人,又有说榆林(今陕西榆林)人。10岁参加张献忠起义军,17岁统兵2万,24岁封安西将军,能征善战,在建立大西农民政权中立下功勋。张献忠牺牲后,他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由四川向南移,攻克贵阳、昆明等地,逐步形成以云南、贵州为中心的抗清基地。清顺治九年(1652年)大西军北征,他率军10万直趋桂林,大败清军,逼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收复广西。湖南衡州战役,又设伏斩清敬谨亲王尼堪,震动清廷。一度扭转西南抗清战局。后来,起义军分裂,孙可望降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兵分多路大举进攻云南、贵州,由于西南军事虚实尽为孙出卖,他屡遭失败。此后,被迫退至边境,艰苦转战,经受了清军的围攻和疫病的折磨,始终坚持抗清,诫其所部“任死荒缴,毋降!”后忧愤而逝。 明清之际农民起义领袖。字宁宇。陕西榆林人(一作延安人)。十岁参加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在大西军中有“骁将”之称。献忠死后, 与孙可望等四将军于南明永历元年(1647)率部进入云南,坚持确立联明抗清方针。领导义军转战滇、黔、桂、粤境。六年退回云南,受封为西宁王。十年受封为晋王。十二年清军攻入云南,奉永历帝西走永昌。十三年在滇西磨盘山(在高黎贡山南段,当今腾冲、龙陵间)设伏,因叛徒告密未能成功。后退至孟连、孟艮一带,仅剩几千人马,仍坚持作战于境内外。亲率将士与边疆人民开荒种地,作持久抗战准备。病逝于西双版纳勐腊。自入滇后,其军队由汉、彝、傣、佤等多民族组成。善于使用傣族特有的象战法。军纪严明, 采取平等方式对待少数民族, 因而受各族群众支持爱戴。死后,勐腊等地有祀奉他的“汉王庙”。景线、勐腊均有其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