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村南村北响缫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村南村北响缫车分类:【风俗文化】 这是苏轼《浣溪沙》 中的一句话。 这首词作于元丰元年 (1078) 的初夏,当时词人正在徐州任地方官。北宋时期的徐州是桑蚕丝织生产的重要产区,生产的绢、大花绫、双丝绫、等都是军贡丝织品。作为一个希望农村丰收的蚕乡太守,没有比听到嗡嗡的缫车声更让他高兴的事了,从这朴素的语言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正陶醉在“村南村北响缫车”中的太守形象,而那嗡嗡的缫车声仿佛也正在我们耳畔鸣响…… 宋代,我国丝织品的花色、品种都比前代繁盛,北宋朝廷当时把丝织品作为向辽夏“岁输”和对外贸易的主要物资。苏轼曾说,西夏“每一使至,赐予、贸易无虑得绢五万余匹,归鬻之其民,匹五六千,民大悦,一使所获率不下二十万缗。使五六至,而累年所岁赐可以坐复”(《宋文鉴》卷五十五,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 那村南村北的缫车声或许正是为向辽夏“岁输”或对外贸易提供的最基本的丝织原料呢,这拉动地方经济的生产声岂能不让地方官听得高兴?听得悦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