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柳青仕女年画中的对襟褂与弹墨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杨柳青仕女年画中的对襟褂与弹墨裙分类:【风俗文化】 创作于清代的杨柳青仕女年画,表现的是汉族女子游春的情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柳绿花红,一群女子结伴游园踏青,衣着鲜美,发式光滑,洋溢着一派祥和甜美的景象。作为民间年画,既是百姓人家美化居室的装饰物,又饱含着向往美好、祈福迎祥的美好祝愿,充满了世俗生活的人间气象。这本来是左右相对的两幅对楼画,合在一起,就称作“通景”。 画中描绘的服装样式是清初汉族女子的日常服饰,大多沿袭的是明代旧制。上装有衫、袄、背心,衫子的衣襟大多是对襟纽襻,当时的衣衫以广博为尚,衣长过胯,衣袖过尺,衣领、衣襟、和衣袖袖口都镶嵌着织绣花边。下身主要以裙子为主,明代的凤尾裙在这个时期仍旧流行,尤其在康熙、乾隆年间最为盛行。裙子比明代的做工更是考究了许多,灵巧的闺中女子还在裙子的彩带上绣上繁复的花样,并镶嵌上金丝,走起路来,彩带飘舞,金光闪烁。女子的下裙像右边执扇女子的花色,被称作弹墨裙,是清代民间特殊的装饰手法,一般以浅色绸缎为面料,制作前将布片展开,放上真的树叶、花瓣,用弹墨工艺在花、叶四周喷洒黑色,拿掉花叶后在布料上就呈现出黑底衬托出的花纹,这样制作的花样自然生动,色彩素雅,深得当时妇女的喜爱。 清代女子发式众多,讲究平滑服帖,才显得端庄秀丽。士庶女子喜爱用桂花油梳头或篦发,发色黑亮还带有桂花的清香,在民间固定发式还有一种叫黏刨花的材料,相当于今天的发胶,它是用中国梧桐木头刨下的刨花泡在少量的水里,因其树木自有的胶质融化在水里,形成带有黏性的发水,成为天然的发胶,抹在头上塑造所需要的造型。 杨柳青年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其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的题材为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画里的仕女人物多是时代的理想映像,把人们当代心目中最美的女性形象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画儿中的人就是时代审美的具象表现,而年画就更直接地代表了民众的审美趋好。杨柳青年画则代表了北方老百姓的品好,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着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