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架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架桥分类:【传统文化】 瑶、布依、水等族宗教求子习俗。据称,妇女如久不生育或育而不活的人家,只须在小溪涧或十字路口修架小桥,并请巫师设祭祷告,便能求得子女和保佑于女平安。布依族认为宇宙分三界:人所居之地为上界.鬼所居之地为下界,未投胎孩童所居之地为花界。花界由生育之神(花婆)掌管。花界与上界相隔一条河,故求子者须“架桥”过河以求花婆过桥送子。借助这种仪式,妇女就能怀孕。 在广西,求子者铺路架桥,有的是为了修功德,有的是为了接花回家,因此所架的桥有阴桥、阳桥之分。桂西壮族求子者的做法是:在岔路、桥头、林边或大榕树下搭小竹桥,道公念经做架桥法事,供献祭品。1949年前,还要在作法事的同时挽留过路人停步吃糯饭、糍粑、鸡蛋等食品。桂北环江县壮族求子者,用红布在求嗣妇女卧室外架桥,红布边插一个用纸剪成固定在竹竿上的小孩,还要在田野小沟上架一座竹桥。 仫佬族的做法要复杂一些。久婚不育的夫妇求子,请师公做“添花架桥”法事,以便把花婆所赐花童接回家。具体做法是:主家请师公二至三人,在家里设坛作法事一天一夜。然后,在村子附近的水沟上架一座小石桥。在祖坟附近或路边架一座象征性小木桥(用高一尺的木头两根作桥墩,钉在地上,再用五尺长、四寸宽的木板作桥身钉在桥墩上即成)。还在石山脚下架一座一尺长的小木桥(俗称“岩桥”)。这三座桥架成后,在桥旁各点一盏夜明灯。架五尺长的木桥时,师公要在桥旁作法事。取来三匹白布,把白布连接起来,由岳丈和五位房族兄弟一个跟着一个从头到尾扯着,扛在肩上。岳丈居首,手持花童(用红白纸剪成小孩形状贴在小竹片上做成),牵着白布跟随法师绕桥三转,再从木桥上踩过,俗称“踩桥”。踩桥者都脱掉旧鞋,求子的夫妻及其家婆跪在桥头,替踩桥的亲人换上新鞋。踩桥后这支队伍走过村旁的小石桥,一直把白布扛回家。入门时,求子的夫妻跪在厅堂中的“阴桥”(长凳架成)的桥头,迎接师公和扛布的亲人过桥。师公在神龛前“安花”,又用竹片做成三尺长的拱形“竹桥”钉在求子夫妻卧室门槛上,竹桥用一条红布一条黄布覆盖,再在两头插上用红、黄、白三色纸剪成的五寸高的花童54个,至此全部仪式完成。 踩桥必须请岳父参加,如果岳父自己儿子也不多,民间认为他的八字也不算好,没有福气为女婿踩桥。这时,求子的妇女必须拜认寄父,请他来踩桥。若找不到寄父,就出大礼恳求别人。但也有由本家祖父代替的。凡在法事中承担踩桥者均称为“新外公”,表示求子者不再是从前的夫妻了,而是一对新婚夫妻,这样才有希望生育孩子。 苗族也有类似的求子习俗,除铺路、架桥外,还有设板凳等做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