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椰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椰雕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民间雕刻工艺品之一。产于海南省。主要原料为椰壳。因其质地坚硬、纹路清晰、不腐不蛀等特点,成为雕刻的独特材料。主要技法有沉雕、通花、平面浮雕、立体浮雕等,或镶银、或镶锡、或镶贝雕、或镶白玉、或镶檀香木、或镶石膏。成品分为实用型和工艺型,前者以茶具、酒具、餐具、烟具见长,后者以挂屏、座屏为主。多饰以山水、人物、鸟兽、花草等图案,美观自然,古朴浑厚。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末即被列为“天南贡品”。如今这种工艺品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销路看好。 产于海南的民间雕刻艺术品。海南盛产椰子,用椰子果壳制作椰雕工艺品的历史悠久,大约始于唐代。古时,人们认为椰壳有“有毒即裂”的独特性能,故民间椰壳用具较为普遍。起初的椰雕工艺品简单粗糙,以清椰壳产品为主,制作生活用具,如水勺、米升、饭碗、酒杯、饭勺、汤瓢、果盒等。明末清初,出现了利用小块椰子壳拼镶、外皮雕刻各种纹样装饰、内胎镶锡或铜的椰雕工艺品,品种有清壳莲花盒、棋盒、笔筒、椰碗等。现已有300多个品种,雕刻手法除平面浮雕外,还有立体浮雕、通雕、沉雕、拼合、镶胎、嵌贝等多种。其中有镶嵌夜光贝、配上锡胎的椰雕茶叶瓶,还有配有陶胎、镂上通花的椰雕插花瓶和椰雕酒具、茶具等日用品。 用坚硬椰子壳雕制的工艺品。造型别致多样,色调古朴雅致。唐、宋时就有人作简单加工,制成酒杯、茶具和墨具等。明人《格古要论》云“食饮以椰子为杯,有毒即裂”。明清两代曾以之作为“天南贡品”,向朝廷进贡。自明代椰雕工艺兴起,久盛不衰。今之海南椰雕,在恰当保持传统工艺手法的基础上,不断有新创造新发展。图案不拘人物、鸟兽、花卉、山水,注重整体的装饰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工艺讲究,或适当上漆,或贴金镶银,或嵌以贝壳之类,或配上锡胎或陶胎,既保持椰壳的天然趣韵,又充分体现艺术匠心。现有产品上千种,如茶具、酒具、花瓶、茶叶盒、牙签筒、糖果盒等,每每令人爱不释手。海南椰雕现已远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椰子壳、椰棕、椰树木等材料进行的艺术加工。椰雕工艺分为三类,一是椰壳雕。用椰子壳的天然形态,将椰壳和贝壳嵌镶结合,按设计造型拼接成工艺品。产品有椰碗、茶叶盒、牙签筒、烟灰缸、花瓶、二胡、拼贴工艺画等。二是椰棕雕。把椰棕采用切、割、烫等方法加工成椰妹、椰猴、椰猪等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的工艺品。三是椰木雕。椰木向来被海南民间用来加工成木梁盖房子,在上面雕凤刻龙及各种花鸟草虫等,栩栩如生,工艺精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