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歌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歌圩

分类:【传统文化】

壮族传统民俗文化。以青年男女对唱情歌为主要内容,云南、贵州、广东等地壮族都有歌圩,尤以广西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的壮族地区,更为盛行。“歌圩”为汉语的统称,实有上岩洞对歌、下田垌对歌等30余种,揭示了歌圩的起源、早期形态及其不同类型、文化内涵、社会功能和民俗特征。因聚会唱歌人数众多,有如圩市赶集,故名。壮族喜爱唱歌,也擅长唱歌,大凡婚嫁丧葬、社交往来、生产劳作、礼仪习俗、娱乐游戏、传授知识、讲述历史等,都以歌代言,相互唱酬。青年男女更以对唱情歌,以歌择偶为重要活动。各地壮族的歌圩日期不一,每年一二次或三四次不等。一般在农闲及春节、中元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举行。地点多在村寨附近地域开阔、风景秀丽的山林坡地、树下河边等处。夜间歌圩则移至城郊、村口、门前或屋内举行。规模大小不一,大则四五天方散,参加者几万;小则一二天结束,几百上千人参加。壮族在歌圩期间,盛装艳服、携友伴侣,从四面八方踏歌而来,主要是青年男女,也有中、老年和少年孩童。三五成群,随意游走。见面不论是否认识,先唱“见面歌”,互致问候,揭开对歌序幕。然后,小伙子们唱“邀请歌”,邀请姑娘对歌。但是,姑娘们一般不轻易回答,意在挑选中意的对象,如姑娘们步某一韵答歌,则表示选中这一位小伙子为唱和对象,其余各组便自行告退,另寻对歌者。留下的对歌者开始“盘歌”,即为正式的对歌,从天文地理到历史传说,从农事生产到日常生活,乃至风土人情、花鸟树草,都在双方互相盘唱考查的范围中。歌者往往触景生情,即兴问答。接下来,唱“探情歌”或“逗情歌”,借以了解对方的姓名、家庭、身世等情况,了解愈多,感情渐生,于是便唱“赞美歌”、“深交歌”,互诉衷情。如果情投意合,愿为伴侣,则交换信物,表示定情。当天色渐晚,即将分手之时,彼此边走边唱情深意切的“送别歌”,依依惜别,相约再会。有的地区则移至村内,继续对唱,通宵达旦,故风土诗中有“夜半歌声犹未歇,又言明晚早些来”的描写。经过多次唱和,感情日深,有情人终成眷属。歌圩期间,各地除了对歌外,还举行抛绣球、抢花炮、碰红蛋、祭蚂、打扁担和演壮戏等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近来,又增加了体育比赛、放映电影录像和文艺汇演等娱乐形式;此外,商品贸易、物资交流,也成为歌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壮族赛歌的传统节日。壮语意为“到野外去玩耍”。每年春秋时节于各地定期轮流举行,主要在农历三月三,称“三月三歌节”。另在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以及婚嫁、满月、乔迁时也随时举行。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民间相传源于唐代歌手刘三姐的故事。是日,远近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五色糯米饭、红蛋、绣球、毽子及各种礼物前来参加,以对唱山歌为主要内容。各村分为男女两队,自寻友村异姓队伍,此问彼答,以歌传情。间或举行抛绣球、碰红蛋、踢毽子、抢花炮等文体活动,持续三日。如今,该节日已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节日期间同时举行物资交流盛会,为远近各民族销售土特产品,发展商品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亦称“歌婆节”、“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名称,壮族的歌会和歌节,盛行于广西五十多个县(市),多在节日时举行,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中元节、中秋节等,也有临时形成的歌圩。歌圩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一说唱歌可以延年益寿、消灾乐神,后发展为定期歌圩。一说壮家有一对青年男女,用山歌谈情说爱,后因封建礼教的束缚,双双以身殉情,时在三月三日,后人于是日聚会作歌,以示纪念。一说源于唐代歌仙刘三姐受害之日。歌圩在古籍中的记载始于唐代。《广东新语》卷8:“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684~709)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尝与白鹤乡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瑶、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宋《太平寰宇记》卷163中谈到窦州信宜县及昭州平乐县一带风俗时载:“谷熟时里晖?。?缛瘴?埃?信?⒎??器偻锦校?刍嶙鞲琛!备枸坠婺4笾辽贤蛉耍?≈潦?偃耍?Q有?饺?欤?滋斐??崭枸祝?辜涑??垢枸住=谌掌诩洌?信?嗄晔⒆盎毒圹壮。??硕愿杌蚣?宥愿瑁?谌萆婕疤煳牡乩怼⒎缤寥饲椤⒙桌淼赖碌龋?星楦琛⒖喔琛⒐鸥琛⑴┦赂琛⒒ǜ琛⑴谈璧龋?枸资亲匙迦嗣窠?形幕?槔只疃?某∷??彩俏椿榍嗄晏盖樗蛋?牡胤健8枸咨铣?母瓒际巧?钣镅缘母叨忍崃叮?哂幸欢ㄎ难Ъ壑怠D信?嗄瓿?们橥兑夂鲜保?慊ハ嗯仔迩蚧蚺鍪旌斓埃?佣????楣叵怠=夥藕螅?枸籽莼?闪擞胛幕?槔帧⑻逵?热?臀镒式涣鞯然疃?嘟岷系姆岣欢嗖实拿褡褰谌铡</p>

壮族传统的群众性文娱活动。最早有汉刘向《说苑》载“越人歌”。民间盛传唐代歌仙刘三姐, 有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自宋至今,聚众对歌,称为“歌的圩市”,故名。壮族于每年春秋时节,各地定期轮流举行。是时远近青年男女汇集传统的歌场, 有数千至万人。对唱者三五成群为一方,四六成对为另一方,此问彼答,歌句皆触景咏情, 或托物取喻, 或猜谜盘问,歌声嘹亮动听,以歌颂幸福, 表达感情。各群寻觅对唱,至晚方散。有的持续举行三天;也有入夜始唱,至通宵达旦者,有“夜半歌声犹未歇,又言明晚早些来”之句。有的白天还举办各种庙会活动,形成商品集散盛会。解放后发展成群众性的歌唱和社交活动,同时举办物资交流大会。

壮族传统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其内容以彼此对歌为主,被称为“歌的圩市”,故称“歌圩”。歌圩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唐代歌仙刘三姐,以后经历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隆重盛大的文化娱乐活动。日期因地而异,多在每年的节日和农闲时期举行,其中农历三月三最为普遍,被称为“三月三歌圩”,每次一至三天不等,地点一般比较固定。届时壮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从各地汇聚歌场,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歌手们三五成群,互相对唱山歌,歌词可随意编唱,内容涉及社会、历史、天文、地理、劳动、爱情等,以歌颂爱情生活、祝福平安、庆贺丰收为主。年轻人则以歌会友,互倾衷情,寻觅自己的如意伴侣,或彼此问答猜迷盘问,歌声动听嘹亮。今日歌圩除了对歌,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舞狮等文体活动,同时举办物资交流大会,丰富了歌圩的形式和内容。

壮族群众性聚会唱歌的传统节目活动形式。歌圩在壮语中各地有不同的称谓,崇左、宁明一带叫“窝坡”、“歌坡”,意为“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德保一带叫“航端”,意即“峒场圩市”;靖西古时叫“窝岩”,意即“出岩洞相会”;来宾、横县一带叫“圩逢”,意为“欢乐的节日”。这种活动统称为“歌圩”。唐宋以来有史籍记载。《太平寰宇记》载:“男子盛服……,聚会作歌。”明代邝露的《赤雅》中称之为“浪花歌”。它的形成,民间有祷祝丰年,唱歌择偶,悼念殉情者,歌仙刘三姐传歌等传说。学术界则有以下几种见解:一说源于乐神,二说源于对偶婚生活,三说源于祝捷娱乐,四说为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可见,歌圩的形成与原始宗教祀有直接联系,后又从男女欢会社交活动,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游乐节日。因而歌圩活动并非以恋情为唯一内容和目的,它的形式与岁时农事和生活节奏有密切联系。就其举行的时机及特征看,主要有以下形式:节日性歌圩,一般在农历正月至五月,秋季的八九月间的节日里举行;临场性歌圩,在劳动、圩市、婚娶之时会唱;竞赛性歌圩,包括“放球、还球歌圩”、“庙会赛歌”等。有的歌圩则岁时节日性、纪念性、祭祀性兼而有之。歌圩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歌场交情,即倚歌择配。二是赛歌赏歌,有盘歌、猜歌、对子歌、连故事和别具特色的抢歌、斗歌等种类。三是文体自娱,歌圩会期,伴有抛绣球、抢花炮、斗蛋、博扇(古俗)活动,甚至还有壮剧、师公、采茶等文艺演出,实为歌节盛会。清《浔州府志》载:壮人放浪,“于村之庙附近地段空阔之处,男女聚会,攒簇成堆,歌唱互答,或以环钏、巾?,槟榔之物相遗。”歌圩所唱涉及到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诸方面,几乎无事不歌。凡壮族聚居地区,均有歌圩的活动存在。据调查,广西有640多个歌圩点。歌圩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体现了集体创作和群众聚唱过程。它已成为壮族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并造就出壮族特有的“歌圩文化”。

歌圩是广西壮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据统计,广西的86个市县,有40个市县有歌圩。歌圩有民间约定俗成的地点,上述40个县市,有歌圩点642个,主要集中在右江、左江及红水河上中游。

歌圩还有约定俗成的时间,各歌圩点不同。横县桑园歌圩在正月初二,来宾县蚂坳歌圩在正月初六,东兰县巴英歌圩在二月初二,凭祥市凭祥街歌圩在二月初三,大化县龙口歌圩在二月十六,龙州县下冻歌圩在二月十八,靖西县城歌圩在二月二十二,大化县棉山歌圩、巴马县盘阳歌圩、武鸣县城歌圩、融水县拦马坪歌圩均在三月三,凌云县那巴歌圩在三月十六,田阳县乔业歌圩在三月十七,德保县都敬歌圩在四月初二,田阳县春晓岩歌圩在七月七,大新县下雷歌圩、天等县中和歌圩在霜降日等等。但把歌圩定在三月三的最多,据统计,在40个县市的642个歌圩点中,以三月三为歌圩的就有18个县的99个歌圩点。于是,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以农历三月三为广西壮族的歌节。

歌圩历史悠久,早在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记载。但关于歌圩的形成,各地却有不同的传说。有的说是为了祝祷丰年,有的说是为了唱歌择配偶,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殉情者,有的说为了纪念歌仙刘三姐,等等。学术界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说源于祭神乐神,有的说源于祝捷娱乐,也有的说源于民族文化交流。实际上,歌圩是一个综合性的节日,它寓节日性、纪念性、祭祀性、社交性、娱乐性、择偶性于一体。活动以对歌、赛歌为主,兼有抢花炮、抛绣球、斗蛋、演戏、赛篮球、放电影、物资交流等内容。有些歌圩还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举办方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7: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