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步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步摇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妇女金玉首饰,附于簪钗之上。《释名》:“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制作精工华美,非常贵重。出土之南唐金镶玉步摇长二十八厘米,金钗上端展开如翅翼,镶着精琢玉片,满饰梅花,嵌着珠玉穗状串饰分组下垂,可以摇动。步摇在宋代又称为禁步。要求妇女行动有节奏,从容不迫。行动一匆促,其声必乱,即失仪。 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之上的一种金玉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玉?绕,以翡翠为华云。”这一段记载,把汉代的步摇描述得非常清楚。自汉而后的历朝妇女均盛行这种首饰。唐代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述杨贵妃的浓艳妆饰时有“云鬓花颜金步摇”。1956年安徽合肥五代南唐墓出土了保大年间的“金镶玉步摇”和“四蝶银步摇”各一件。金镶玉步摇长28厘米,金钗顶端为两片展开的翅翼,满饰梅花纹,上缀玉片,为数不少嵌着珠玉的穗状串饰,分垂两侧,步则动摇。四蝶银步摇,长18厘米,银钗一端,四只蝶蝴展翅飞舞,二串银玉垂饰,长长下垂,也动则即摇。 历代贵族妇女装饰于发际上的首饰。步摇是在古代簪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步摇底座为钗,呈树枝状,顶端有凤、雀、花、兽等雕饰,下垂有五彩的串珠,走起路来,随步履摇曳,典雅美观。《释名》曰: “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步摇最早出现于汉代,具体形制据 《后汉书?舆服志》 载:“皇后谒庙服,……假髻、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 ‘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绕,以翡翠为华云。”晋承汉制,步摇仍是后妃谒庙的必佩首饰。《晋书?舆服志》载: “皇后谒庙……首饰则假髻,步摇,俗谓之珠松是也。”步摇最为流行是在唐、五代。据 《新唐书?五行志》 载: “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古代诗歌中对此也有详细的描写。如白居易《长恨歌》中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张仲素《宫中东五首》 中 “翠匣开寒镜,珠钗挂步摇”。朱褒《赠佳人》中“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可见此时步摇的使用已非常普遍,不独为后妃所用。步摇的质料,历代以金、玉为主,也有以银、鎏金、贴金等料制成。步摇上的垂珠,除用金、玉外,还以珍珠、珊瑚、琥珀、翡翠等串成,五彩绚丽,十分华美。 南唐四蝶银步摇 古代妇女首饰之一种。《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妇女盛妆礼服常施之,初行于贵族,汉以后行于民间。东汉明帝定服制,皇后谒庙服,施步摇,构造华美繁丽。以黄金为山题(步摇底座,加额前,如山形),上有桂枝 绕,下垂白珠,以各种鸟兽、花卉形状为花胜。《诗?帑风?墙有茨》所谓“副笄六珈”即指此。唐徐坚《初学记》卷十《皇后》第一:“汉魏故事,后亲蚕礼,皇后著十二笄步摇”亦当指此。《玉台新咏》卷二晋傅玄《艳歌行》:“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此为描摹无身份之美女,当知汉以后步摇之饰已不限于贵族妇女之礼服。 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罕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曾动摇。”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