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比基尼泳装的震撼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比基尼泳装的震撼力分类:【风俗文化】 1947年,世界大战刚结束没几年。一天,在法国美丽的海滨,出现了几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她们穿着只盖着上下两处,由三块无饰边棉布和四根带子组构的新式泳装,一下子轰动整个海滨。实际上,早在1946年7月5日,舞女贝尔纳迪就已经穿这种泳衣参加时装表演,并公开让记者拍照。照片一经公布举世哗然。其威力不亚于美国刚刚在太平洋小岛“比基尼”引爆的原子弹。 如果对比一个世纪前女人穿着的封闭泳衣――灯笼袖的衬衫和裤子以及黑色袜子,便会深刻地理解,把这种由法国设计师路易?雷尔德设计的“三点式”新式泳衣称为“比基尼”的道理所在。“比基尼”泳衣的意义在于其形制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着装观念,对女性而言也是一种思想解放。想想也是,连这种极度暴露的样式都能穿着在大庭广众之下,那女性还有什么不能穿的呢。美国服装观念的转变就是由泳衣带动的。1905年的时候,美国女性的泳衣用布10码,其他如帽子、泳裙、泳裤(长裤)、泳袜、泳鞋一应俱全,泳衣上还有很多的皱褶,以免显出体形。穿着这种泳衣连走路都费劲,别说游泳了。即便是这样,海滩上还有专门的风纪警察出没,用手中的皮尺在人身上量来量去,有犯禁的就罚。1907年,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安妮特?凯勒曼在美国波士顿的海滩上穿单层的泳衣游泳,结果竟被美国法庭控以公共场合猥亵暴露罪。可几十年后,在“比基尼”成为时髦后,美国服装很快就转变面貌,成为前卫开放的代名词。 不过,在一些较为传统的东方国家里,比基尼泳装直到现在都不是很普及。一位西方国家的女士,在一个东方国家任教。夏天的某日,她去游泳,可刚到游池入口,就被看门的挡住。原来她像在自己国家一样,换上了“比基尼”式的泳衣。看门的人面红耳赤地向她边比划边解释,她不能穿成这样进去,只能穿上下一体式的泳衣,说着还伸出一个手指。这下轮到听个一知半解,穿着“三点式”的外教面红耳赤了,她不知所措地说:那你看我是只穿上边的一件呢,还是就穿下面的一件好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