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分类:【传统文化】 唐宋元时期海外交通和伊斯兰教传播的重要史迹。墓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的圣墓村灵山山麓。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派遣门徒大贤4人来华传教,一贤传教于广州,二贤传教于扬州,三贤、四贤传教于泉州,后2人卒葬东湖之畔灵山半腰上,故亦称“三贤四贤墓”。墓地坐北朝南,其北、东、西三面依陡壁用块石砌筑3米高的挡土墙,以阻挡山洪流沙的浸漫。依墙修建平面呈马蹄形的回廊,以环抱墓穴。回廊以石砌造,仿木结构形式,立前后檐柱25根。前檐柱为棱柱,柱径约23至25厘米。据考证,柱廊为元代以前的遗物。柱廊前并列三贤、四贤两座墓穴,其上铺石板,各放置用花岗岩雕成的塔式墓盖。墓盖分三层,呈阶梯状,上层为拱券形墓顶石,底座环刻莲花瓣图案装饰,刻工简朴无华。全墓通高60厘米,占地2平方米。回廊内留存历代石碑七通,立于正中阴刻阿拉伯文以辉绿岩雕琢的石碑,为迄今在圣墓内发现的最古老的碑刻,碑文刻于伊斯兰历722年,即元至治三年(1323),记载了三贤、四贤事略及居住在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修复圣墓的史实。墓园周围古冢累累,安葬着数以百计的元代以前,主要是两宋时期来到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