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波兰哲学人文学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波兰哲学人文学派分类:【文化精萃】 除南斯拉夫实践派以外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哲学派别。其成员于1955年开始公开活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柯拉柯夫斯基、鲍乌曼、维尔菲尔等人。主张把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官僚主义、波兰和共产国际等级制度、异化世界、斯大林体制中摆脱出来,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主义。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平息以后,波兰哲学人文学派被当局当做修正主义批判,其创办的杂志被停刊。从60年代开始,他们不但继续自己的思想,在组织上垄断了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至关重要的行政组织机构,并且提出了新的理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可以调和,各阶级利益一致;与国际上的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学术交流和联系;积极引进西方各种哲学、社会学思潮,等等。60年代后半期,以波兰哲学人文学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革新派已经在波兰的思想理论界占据了主导地位。1968年三月事件以后,波兰当局加强了意识形态的研究和宣传。70年代初该派又被当做政治和哲学修正主义而遭到批判。但不久以后,由于当局重视发展经济从而忽视了意识形态的斗争,该派一度复兴,注重研究波兰的现实问题,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取消异化。1980年5月至1981年12月,波兰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该派再次遭到间接批判。8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沙夫被清除出党,意味着该派实际上处于解体之中。这一学派的最大特色是宣传和论证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批判了国家的非人道主义,认为要建设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必须反对经济主义,发展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创造劳动的人道主义条件,在经济领域和行政领域率先实行人道主义化,以消除或缓和异化;主张党同工人并非同义,党员必须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人必须把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