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洪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洪皓

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初官吏、文学家。字光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少有奇节大志。北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中,为秀州(治今浙江嘉兴)司录。岁涝,发廪谷赈济,又邀留浙东纲米以济民,人称“洪佛子”。高宗建炎三年(1129),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命为大金通问使。适逢淮南骚乱,以知泗州,兼任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羁縻李成,至境而还。寻出使金国,留太原一年,完颜宗翰(粘罕)逼仕伪齐刘豫,不从,被流放冷山(约在今吉林农安以北),历尽艰辛,复徙燕京,金主闻其名,欲任之翰林直学士、中京副留守等职,坚辞不受。时徽、钦二帝在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境),他数密遣人致书,以通消息;并屡次派人南下,密奏金国政情虚实。在金十五年,后以金主大赦而南归。绍兴十三年(1143),始还临安(今浙江杭州市),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因反对当政者偷安、不思恢复,为秦桧所忌,出知饶州。后再贬濠州团练,安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居九年,始复朝奉印,徙袁州(今江西宜春),至南雄州(今属广东)而卒。谥“忠宣”。为人博学强记,立朝大义凛然。所著《松漠纪闻》为记载金国杂事之笔记,虽颇多与史不合,然有详实足资考证者。又工于诗词。现存词二十一首,大多作于留金之时,虽文辞缺乏情趣,但如其人凛然,抒发家国之思,格调沉郁悲凉。其诗文在北为金人所重,人争抄诵之。今存《松漠纪闻》、《翻阳集》等。《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宋代文学家。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任秀州录事参军时,因救灾得力,被州人称为“洪佛子”。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完颜宗翰逼其出仕刘豫,他坚决不从。流放冷山,复徙燕京(今北京)。拒受金人官职,屡次派人密奏金朝政情。留金凡15年,备尝艰苦。奉使期间所作诗文数百篇,表达其忧国伤时之情,其中《江梅引》四首尤其高标节操,风骨凛然。洪氏所为诗文,金国士人亦争抄传诵,且谋求漉梓流传。绍兴十三年(1143)始还临安,高宗称其“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权直学士院,但不久因论事忤秦桧,出知饶州,后即被罢官,一再受到贬谪,安置英州(今广东英德)9年。徙袁州,至南雄州(今广东南雄)病卒。他博学强记,著述颇丰,《帝王通要》、《姓氏指南》等已佚,今存有《金国文具录》、《松漠纪闻》、《鄱阳集》、《鄱阳词》等。

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历任宁海主簿、秀州司录、徽猷阁待制等职。建炎三年(1129),受高宗委任,以礼部尚书衔,出使金国议和。至太原,为金人扣留近一年。又至云中(今山西大同),金元帅宗翰迫之使仕降金的刘豫,坚不从命,视死如归。后被流放递冷山(今吉林舒兰县小城子)。以才学渊博,为金左丞相完颜希尹(悟室)所敬重,使教子孙。虽处苦寒,不给衣食,仍不改其志,且时时与希尹论辩,几遭杀害。取桦皮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传之,时谓“华叶四书”。希尹子孙受业后,多为金朝重臣,皆具才学。喜诗赋,冷山十年作诗千首,为“北人抄传诵习”。宋绍兴十三年(1143),金熙宗生子,始得赦归宋。为秦桧党羽所贬斥,病卒于南雄州。时年六十八岁。留金十五年,悉心考察北国山川,女真习俗,金朝要闻,历史变迁。以其耳目所闻见,博学强记,著有文集五十卷及《帝王通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书。怀乡之作 “四笑红梅引”,为北方人民所吟诵。参见《帝王通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