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流沙坠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流沙坠简分类:【文化精萃】 甲骨文著作。近人罗振玉、王国维合著。三册。系从法国人沙畹书所载照片中选录的588枚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等地盗掘的简牍、纸片、帛书等的文字内容。全书以第二部分最为重要,也最多。比较详细地考释了汉代屯戍、烽燧等制度;第一部分收录的是《急就篇》、历谱、医方等;《补遗》选录的是晋初本简;《附录》收录的是日本人橘瑞超在罗布淖尔盗掘的简牍及纸片。全书于1914年出版,1934年校正重印。 指20世纪初在中国西北部沙漠地区发现的汉代简牍。因这一地区在古代称为“弱水流沙”而得名。主要包括: ①疏勒河流域汉简。1906至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第二次往我国西南地区考察,在甘肃敦煌县北汉代边塞遗址中采获汉代简牍近千枚。著录发表了705枚,其简影和释文见法国人沙畹《斯坦因东土耳其斯坦沙漠发现的汉文文书》(1913)和王国维、罗振玉《流沙坠简》。1913至1915年,斯坦因第三次到中国西北地区考察,再次于敦煌和酒泉两地汉代边塞遗址中发现简牍二百余件,简影和释文见法国人马伯乐《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所获汉文文书》(1953)、张凤《汉晋西陲木简汇编》。1944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赴河西地区作考古调查,夏鼐等在敦煌小方盘城以东汉代边塞遗址中又获汉简四十余枚。夏鼐作考释后,连同简影一起发表在《新获之敦煌汉简》一文中(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19册)。上述汉简因大部分出于敦煌,故也被称为敦煌汉简。其中斯坦因第三次考察时于酒泉发现的百余枚汉简,又被称作酒泉汉简。②罗布泊汉简。1930年和1934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北岸孔雀河下游的汉代?燧遗址中掘获汉简71枚(见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因罗布泊在汉代属西域都护管辖,又靠近古楼兰遗址,故又把这批汉简称为西域汉简或楼兰汉简。③居延汉简。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甘肃额济纳河流域居延?燧遗址中,采获汉简一万一千余枚。因出土地居延在汉代属张掖郡,故又称为张掖汉简。其释文和简影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乙编》以及劳干《居延汉简考释》。上述三批汉简内容广泛,尤以屯戍活动为主,是研究汉代边塞及当时政治、经济、军事诸问题的重要原始资料。 考释汉晋简牍的专著。罗振玉、王国维撰。三卷。1914年出版。1934年校正重印。据法国人沙畹书中的照片,选录 * 斯坦因在我国敦煌等地盗掘的简牍、纸片、帛书等,共五百八十八枚进行考释。其中大多为汉简,少数为纸片、帛书和晋代及其以后的简牍。全书由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补遗等部分组成。书前有罗振玉、王国维所撰序。书后有附录和烽燧图、表等。第一部分所收为《急就篇》、历谱、医方等;第二部分是对汉代屯戍、烽燧等制度的考释;第四部分则选录 * 斯坦因在尼雅盗掘的晋初木简; 《附录》则是日人桔瑞超在罗布淖尔盗掘的简牍及纸片, 以李柏文书而著称。以第二部分为最重要,分量也最多。本书对玉门方位的确定、西域二道之分歧以及海头、楼兰地理位置诸问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