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渔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渔汛

分类:【传统文化】

对渔业生产汛期的统称。渔民根据鱼类的各种不同习性和活动规律,即鱼在不同时节进入不同的海域,或集群回游或产卵,或索饵,或育肥,因而形成不同的生产汛期和海上捕捞习俗,统称渔汛。按四季划分又分别称为“春汛”、“夏汛”、“秋汛”、“冬汛”。因水域、鱼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如张网、溜网、对网、背舢板、小拖风等。解放后,作业方式改进,多以机帆船对网作业为主,并发展围网作业。

渔民称捕捞季节为“渔汛”,因为各种不同习性的鱼类,总是按照不同的时节进入不同的海域,集群回游、产卵、索饵、育肥,形成不同的生产汛期。

渔汛,一般分为春夏汛和冬汛。春夏汛从清明至夏至,冬汛从立冬至惊蛰。秋季正值台风频繁季节,不宜捕鱼,渔船大多进行修理,故称“歇秋”。自立秋到立冬,有的地区也有一些张网作业和小型渔船到近海岛湾生产,这叫“?秋”。?秋渔场比较分散,劳动量大,产量不高,质差价廉。渔民把?秋看做“受罪”。

春汛。主要捕小黄鱼,捕捞范围很广。每年春分前后,小黄鱼开始集群起叫,这时期的生产,渔民称为?“春鱼”,也叫?“旺风”、?“南洋旺风”。清明以后,渔场逐步北移,俗称?“北洋旺风”,俗话说“谷雨叫,立夏跳”,“谷雨霸渔场,立夏赶卖场(市场)”,说明这一段是春汛小黄鱼密集的时节。

夏汛。这是海洋鱼类生息最旺盛的季节,渔民称为“洋生”,俗话讲“沙锅弄洋生,发财余山洋”,这一段,除捕捞大黄鱼外,还有墨鱼、鳓鱼、鲳鱼、海蜇等多种鱼类可捕。夏至以后,

鱼在洋面起发,又称“溜网小洋生”。立夏至夏至,只有三水大潮期可生产,故称“三水洋生”,鱼发旺的潮期叫“正水”,鱼发淡的潮期叫“花水”,所以又有“三水洋生两头花”的说法。过了端午节,群众叫“端午?点菩萨鱼”,意思是端午节以后?鱼产量很少了,少到只够供菩萨用了,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

冬汛。主要?小黄鱼,称为“?早冬”。小雪以后?带鱼,叫做“晚冬”,通称“带鱼汛”,一直到大寒前后结束。渔民有“小雪小?,大雪大?,冬至旺?”的谚语。这时期的作业渔场也很辽阔,一般是自北而南,渐次追捕。发风打暴前后是带鱼群密集时间,渔民往往赶在风前暴后抢捕带鱼,这叫?“暴头鱼”、“暴尾鱼”,渔民称这种劳动强度高、危险性大的生产为“擂东洋”,渔区有“老板为钱财,伙计绝后代”,“祖宗也不吃?冬鱼”等说法。

近洋张网。旧时,习惯分为春、秋、冬三个汛期,近50年来,张网作业亦改为“张春”、“张夏”、“张秋”、“张冬”,终年不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