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渔潭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渔潭会分类:【风俗文化】 又称嫁妆会,白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会期数日。渔潭坡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邓川县罗峙江流入洱海的十孔长堤水口。坡上有著名的丙穴鱼洞,坡下有希罕的油鱼洞,故得名渔潭坡。这里水陆交通方便,据说自古就有苍山洱海的白族以及附近各族人民来此出售农副产品,并逐渐形成了物资交流兼娱乐活动的大型集会。每当会期,洱海一带渔船云集,牛马遍坡,除大理本地的各族群众外,还有来自昆明、楚雄、丽江、德宏、昭通等地的各族商贩,达数万人之多。人们交易骡马、渔具、药材、毛皮、山货以及日用品。男女青年们则欢歌漫舞、演唱白剧、舞龙耍狮等。会期还有激烈的赛马,骑手们争速度、比技艺。一连数日,歌声、乐器声、欢笑声不断。关于渔潭会的来历传说很多。有一则说:从前,渔潭里有条千年鱼精,兴风作浪,将附近白族农民的田园冲毁,人们倾家荡产。经人们求情,鱼精让每年送一漂亮姑娘给它,方可罢休。就这样年复一年,好多姑娘被鱼精吃掉。有一年,轮到阿凤姑娘,因她与一打渔郎相爱,打渔郎便施计制服了鱼精,并将鱼精用铁链拴在一根铁柱上,告诉它只有每年八月十五这天可翻一下身。乡亲们很佩服打渔郎,并为他和阿凤办了婚礼。从此人们安居乐业。后来,每到八月十五这天,人们怕鱼精借翻身之机而捣乱,大家到渔潭坡集会,以嘈杂的人声和歌声吓唬鱼精。因集会也是待婚青年们选购嫁妆的时机,故又称嫁妆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