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激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激励分类:【文化精萃】 指引起行为的一种刺激,又是促进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受激励的行为将产生有益的结果。激励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认识和掌握这种因果关系的规律。贝雷尔森和斯坦纳给激励下的定义是:“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激励”常被人们称为干涉变量,干涉变量是内部和心理的过程,它们是直接观察不到的,它们反过来却引起行为。因为它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只能为行为所表现。换句话说,我们只能从观察人的行为来推断一个人被激励的程度,我们不能对激励直接加以测定。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一切人类行为都是有其一定的目的和目标的。这种有目的的行为又总离不开满足需求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是产生激励的起点,并引起个人内心(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激奋,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求的某种行动(寻求某种办法),从而缓和激奋的心理。这种活动都是有某种目标的,达到目标需求就满足了,而激励的过程也就完成。 激励有如下特征:(1)对工作稳定的需求;(2)对金钱奖励的需求;(3)对指挥别人的权力的需求;(4)对自我实现的需求;(5)对职业成就的需求。 激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外在的激励方式,包括福利、晋升、表扬、嘉奖、认可等;(2)内在的激励方式,包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责任感、胜任感、成就感等。 激励的一般程序是:第一,了解需要。了解每个人各种需要的强度,需要的结构,满足需要的方法及需要不能满足时如何做工作;第二,情况分析。主要是对影响个人行为的周围环境的分析,以求改进,或引导其适应环境;第三,利益兼顾。要兼顾组织、团体和个人的利益;第四,目标协调。在达到组织目标的同时,满足个人的需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