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火药分类:【传统文化】 用作引燃或发射之药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代以前炼丹家发明。秦汉时《神农本草》列火药主要成分硝石、硫磺为“上品药”、“中品药”。炼丹家炼丹药,常将五金、八石(各种矿物药)、三黄(硫磺、雄黄、雌黄)、汞和硝石等配合烧炼。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蜜)烧之”,则“焰起,烧手面及屋宇”,导致火药发明。此系原始黑火药。宋元时火药实际应用于军事,宋人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有火药配方,为世界最早书面记录。火药发明系我国对人类一重大贡献。1225年起焰火及火药制造方法传入阿拉伯,1258年起各种火器传于阿拉伯。十三世纪下半叶,火药自阿拉伯传入欧洲。至十四世纪,火器自阿拉伯传入欧洲。 自供氧燃烧的药剂体系。能在无外界助燃剂参与下迅速而有规律地燃烧,并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量。火药起源有东汉以前、东晋南朝、隋唐三说。经不断改进,至九世纪末正式出现了接近现代的黑色火药。宋代火药,据《武经总要》所记,有三种配方。一、炮火药法:硫黄14两、窝黄7两、焰硝2斤半、麻茹1两、干漆1两、砒黄1两、定粉1两、竹茹1两、黄丹1两、黄蜡半两、清油1分、桐油半两、松脂14两、浓油1分。二、毒药烟球火药法:硫黄15两、焰硝1斤14两、草乌头5两、木岸末5两、巴豆5两、砒霜2两、狼毒5两、黄蜡1两、竹茹1两1分、麻茹1两1分、小油2两5分、桐油2两5分、沥青2两5分。三、蒺藜火球火药法:焰硝2斤8两、硫黄1斤4两、粗炭末5两、竹茹1两1分、麻茹1两1分、小油2两半、桐油2两半、沥青2两半、黄蜡2两半、干漆2两半。其燃烧爆炸性能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使宋代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战争的杀伤力遂日渐增大。火药传至西方,导致兵器、采矿的飞速发展,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中世纪骑士的有力工具,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炸药的一类。最早应用的是黑色火药,其主要成份是硝石、硫磺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因其颜色是黑灰色,故名。最早的火药是在炼制丹药时无意中配制出来,因此种“药”容易起火,故名火药。其发明距今已1100多年。火药用途很广,但最早最主要的用途是在军事方面。904年,曾使用“飞火”攻城,即在箭杆上绑一个火药团,点燃引信,用弓发射,火烧敌军。宋时对火药制造和使用都有很大提高。《武经总要》中记载三种不同用途不同比例的火药配方,表明人们已熟练地掌握火药的性能。利用其性能,分别制成了爆炸火器、喷射火器和管状火器,喷射火器以火箭为代表,其制造原理与现代火箭制造原理相符。管状火器即是枪和炮。13世纪时,制造出一种管状火器叫“突火枪”,用竹筒做枪身,内装火药和“子窠”,这是最早能发射子弹的火枪。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一门元至顺三年(1332)铸造的铜铳,这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火炮。13世纪时火药传到阿拉伯国家,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