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牛分类:【传统文化】 牛是中国人生肖中的第二种动物,它排列在鼠之后。牛是个抽象名词,其中包括阉牛(ox)、母牛(cow)、公牛(bull) 等等。中国人以牛犁田和负重,直到今天,许多中国人仍不吃牛肉。他们认为宰杀并吃掉这样帮助自己获得丰收的动物是不道德的。牛应该得到人们的感谢才对。这个禁忌似乎是由佛教传入的,它与佛教徒们皆吃素,并且特别禁食牛肉有关。 牛背上放风筝的儿童 在中世纪,不止一个皇帝发布过禁止屠宰和消费耕牛的命令。与此同样而且更加严厉的禁令,在日本也曾发布过。在中国南方,还流行着一种与佛教毫无关系的牛崇拜。牛象征着春天,因为它是开春后下地犁田的,连皇帝都要参加这种开犁仪式。还有专为黄牛建的“牛庙”。其它颜色的牛没有这么宝贵,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曾讲,两只黑牛与两只蓝色的牛从洛阳城旁边的河中爬出,相互斗殴。牛与水的关系早就很密切。人们将石头的或青铜的牛塑像投入河中,以此镇水,防止洪水冲毁堤坝。有几个传说中讲述一只牛如何从树中出来,跳入河中,后来被人们作为神来崇拜。这些传说的共同之处,是对这种动物力量的信仰。 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有斗牛活动。这种活动已为汉人所接受。人们将两只牛牵出来相斗,失败者被杀掉,参赛双方分吃。这种参赛牛通常是水牛。有些学者认为。这种比赛实际上是中国西部一种与牛形的水神作战的仪式性再现。不过,我们认为它显然是一种丰产仪式,因为在斗牛期间,土著妇女尽情地跳着舞,打着鼓,迎接她们的“鼓舞节”。这个节日在收获结束后举行,在朝鲜是在五月初五举行。 以汉字勾画出的牛 短篇小说。作者江风。1918年生于栖霞县。长期从事文艺工作。1944年曾担任胶东文协研究部副部长、胶东文协驻烟台办事处主任。1949年任胶东文协副会长,1950年任胶东文协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北京文化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该小说发表于《胶东文艺》1947年第3期,是当时影响较大,有特点的作品。写二流子林福全的转变,合情合理,且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联,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作品的构思也很有特点,以“我”前后两次见到林福全,对林的过去、现在穿插描写,使情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农户所养牛犊大都是由外地买进或自养母牛所生。对牛的好坏识别标准不一:水牛主要看“圈”,要求四腿四圈;黄牛主要看齿,要求对齿粗牙,看重“头大脚宽屁股齐,最后要看四只蹄”的原则。牛崽生下,依安福县习俗,要做三朝,鸣炮祭栏神,一段猪小肠缠在一双筷子上,小肠象征着绳索,筷子意为成双成对,取牛崽紧跟牛婆走、不会断绳走失之意。买牛时,除了要给牛钱,还要适当地给农妇或儿童一些“出栏钱”。每年大年初一或初三为“牛出行”日,这一天农民将自家饲养的耕牛,牵到大利方向,点香烛,放鞭炮,祈求天神保佑耕牛无病无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牛在这天要“歇社”,不得使役,并喂以细糠精料。农历四月初八或清明,牛过生日,这天不论农事多忙,也必须让牛休息一天,并加喂精饲料。农历正月二十是“天聋地哑”日,是教导幼牛的日子。这天清晨,将头天放到土地菩萨前的牛绳缚在牛鼻上,牛鞭扬起,牵到旱地上教牛,从此不间断,直到可以放手,牛会自动地拖着犁走为止。牛栏也不宜逆水建筑。在铜鼓地区,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牛栏门框贴上写着“长生水草“的红纸条。牛老了,失去耕作能力后,会昌农民养户不能宰杀它,只能进行转卖,或者养到死去为止。而在安福杀牛时,要以衣服把牛的双眼蒙住,围观的人要把手背到身后,意为双手被缚,无法相救,以表示对耕牛的最后敬意。 耕牛历来是农民主要的耕作动力,由个体或联户饲养。土地私有制时,“一头耕牛半个家”,农民视牛如宝。夏、秋热天,夜晚用烟火为牛驱蚊。草盛时,早晚摸黑放牧,使役时割青草喂养。“三九”寒天,堵墙眼,糊窗口,加垫稻草,防寒保湿。春耕前,视牛体质,分别辅以食盐、生姜、稀粥、豆渣等为牛催膘,严寒天气喂温水和淡盐水。在饲养上分厩舍和放牧两种,在山区以放牧为主。农业合作化以后,耕牛由生产队统一建牛栏(多为砖瓦结构),供给饲料,固定专人或多家轮流饲养。现在耕牛的数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由过去的单一耕牛发展到乳牛和役、肉兼用牛。 牛是农家宝,耕地、拖车、灌水、拉磨,忠实勤劳。每逢立春日,民间有“打春牛”风俗,在用纸扎的春牛肚子内放入稻谷、麦粒、杂粮等,由“春官”鞭打,使粮食漏出牛肚外,以祈丰收。许多地方建有“牛王庙”,正月举办牛郎会,为牛挂红(以红布缠牛角)。二月初一是牛节,这天不能让牛干活,还特别用嫩草鲜菜做牛饭以示慰劳。无锡惠山制泥牛出售,农民购买泥牛供家中,保佑好收成。民间还信仰牛能保主斗鬼避邪,如走夜路,可牵着牛同行,鬼怪便不敢招惹伤人。还传说牛通人性,杀牛有罪,吃牛变牛,故有些人终生不吃牛肉,称“平安斋”。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